【探访城市靓丽密码·致敬一线城管人】祖庙城管:治理灯光夜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我们“有计”
2021-08-05 21:1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执法如山,服务暖心

文/张闻 

当城管难,当祖庙的城管更难。禅城区作为佛山的政治文化中心,规划的历史局限性让这个佛山核心区在城市治理上要下更大的力气。而环境的倒逼,也让祖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以下简称“祖庙综合行政执法办”)在一线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核心区城市治理方法。要看到这些方法是什么,不妨随着笔者一起走进祖庙城管,听两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执法如山背后:他同样是许多小贩的朋友

当城管,做好城市管理执法是必须要过的一关。在核心区如何啃下多年形成的城市黑点这根“硬骨头”?军人转业的祖庙综合行政执法办祖庙中队执法队员傅人生有着自己的执法之道。

高基街灯光夜市曾是特殊年代安排下岗职工出路的临时举措,随着城市的发展,夜市对城市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2020年11月,政府正式发出取消灯光夜市的通告。通告一出引起夜市商户的轩然大波。

“当时夜市的300多个商户里,有50多个商户集体来到祖庙街道办。”傅人生回忆道,面对来势汹汹的商户们,祖庙综合行政执法办主任卢伟生和自己烧好水,沏好茶,坦然面对来访群众。“大家今天来了,其实我挺高兴的;我们可以面对面的沟通,大家有需求,慢慢谈。”傅人生开门见山。在与商户沟通过程中,他细微观察,在商户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领头人”,让领头人系统地表达大家的意见。

商户送来锦旗

“大家应该都清楚,灯光夜市的存在,当初就是政府安排下岗职工的惠民政策,现在城市环境已经提升到这个程度了,大家也不能一味的总要求照顾,就不能为城市的发展牺牲一下?” 听完大家的意见,傅人生不卑不亢明确给出政府的底线。看到政府态度坚决,商户们也只能退一步,要求给一个缓冲时间清货。“我感觉大家开始理解了,也的确有清货的需要,还是要设法解决大家的问题。”想到这,傅人生立刻将商户的要求向上级报告,并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政府将灯光夜市退市时间延长3个月。傅人生第一时间向商户传达了这个消息,并与商户们签订承诺书。商户更带来一面锦旗,以表达对执法队员的感谢。

虽然签订了承诺书,后续的沟通依然十分重要。对此,傅人生夜间巡逻时常常会来到夜市和商户聊天,天南海北一顿聊下来,大家不但熟络了不少,心也越来越近。“傅大哥,你放心吧,到时间后,我们不会再来的啦”,不少商户都在聊天中保证。

2021年2月8日晚,热闹了十几年的高基街终于安静了下来。“我们用真心对人,他们才能用真心对我们”,傅人生百感交集。在随后2个月里,他依旧每晚安排执法队员在路口值守,但再未发现有商贩前来。高基街灯光夜市,成为了逐渐远去的城市回忆。

垃圾分类面前:他们坦然面对居民的“吐槽”

“您好,我是桶边督导员,请您把垃圾袋打开让我检查一下分类情况,谢谢。”镜子面前,祖庙综合行政执法办生活垃圾分类小组工作人员方佳鹏不断练习着。2020年以来,方佳鹏已经成为了祖庙街道除环卫清洁工外,和生活垃圾打交道最多的人员之一。

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困难绝对不小。2020年8月,在完成了祖庙街道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覆盖后,生活垃圾分类小组迎来了最大的难题:要实现整个街道的垃圾分类基本全覆盖,“在居民区撤桶(把原来楼道内的垃圾桶撤掉)、引亭(小区内引入垃圾分类亭),哪个都不容易。”

撤掉分布在各个楼道内的垃圾分类桶,扔垃圾肯定没以前方便了,最典型的是华强广场居民小区。刚开始撤桶时,小区居民强烈反对,工作一度拖延了3个月。为此,祖庙街道分类办、培德社区和物业公司就问题多次展开协调,最终还是决定要“逐一攻克”。
“当时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决定要居委、物业同步发力,还要发动社区党员加大宣传劝诫力度”,方佳鹏告诉记者。随后,居委、物业工作人员对反对的居民逐户上门,慢慢解释、劝导,一口气取到95户原反对居民的理解,终于在所有住户同意下完成了撤桶工作。“因为上门解释工作比较到位,许多理解的住户也开始有序分类。”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为华强广场居民小区开展厨余垃圾专车收运,做好前端分类到中端分类运输,最后实现末端的闭环处理。“如今,垃圾分类给小区环境带来改变,居民也慢慢习惯了垃圾分类工作,华强广场居民小区已经成为祖庙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区中的标杆小区。”

祖庙综合行政执法办生活垃圾分类小组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进行普及

“祖庙街道下辖塔坡、南浦、兰桂、升平、培德、高基、同济、旭日等50个社区和朝东、永新、镇安、东升等9个村,人口约 47 万人,总服务户数约134449 户。”尽管已经打造居民小区示范点的4个智能垃圾分类亭、75个垃圾分类亭和14个简易投放点,方佳鹏和同事们依然仍处于垃圾分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每天活跃在垃圾分类的第一线。“说实话,特别是在垃圾桶边上现场督导,不时仍会受到部分居民的吐槽,但每一位认真把垃圾分好类的居民,都是我们干下去的动力。”方佳鹏记得,一次现场督导中,一位老太太应要求打开垃圾袋,每类垃圾都分得清清楚楚,“看到我们的努力正在‘润物细无声’般结下果实,在垃圾分类这条道路上,每一分汗水都是值得的。”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