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透!事关天河所有人,天河“十四五”豪掷民生大礼包
2021-08-05 18:2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教育、医疗、交通、文体、城市建设...一文读懂天河“十四五”规划民生专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8月5日,天河区举办“十三五”成就和“十四五”规划民生专题新闻通气会。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建辉、区住建园林局副局长郑鹏、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卢琳、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盈斌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 

【教育】

已率先实现公办高中示范性高中全覆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王建辉介绍,“十三五”期间,天河区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近5年来,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平均每年增加3.41亿元;近5年,公办幼儿园(园区)新增优质学位近1万个,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近3万个。其中,开办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以及执信天河校区备受关注,这两所学校都将于2021年9月正式开学。此外,今年,天河区还接收了原属广东省农垦总局管理的红英小学,开办为天河区五一小学红英校区,实现粤垦路地段居民“就近入好学”的愿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河已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高中示范性高中全覆盖。区属公办高中特控率连续5年全市第一。

实施“六优行动”强化高品质教育
开展东部名校集群培育行动

 “未来几年,天河的经济看东部,天河的教育同样看东部。”2020年,天河区教育局局长王海鸿一句话让天河居民吃下定心丸。此次通气会上,王建辉也特别提到了,将推行幼儿园课程改革行动和天河区东部名校集群培育行动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她透露,截至目前,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已立项,正在场地征拆和高压线迁改工作;天河外国语智慧城校区已完成项目立项,正在同步推进用地收储。

 她表示,天河区将在全区范围内,重点围绕教育质量、教育均衡、校园建设、师资队伍、技术、治理等方面开展“六优行动”。到2025年,通过“发展规模与速度稳健适度、育人体系与结构优质均衡、教育质量与效益大幅提升、教育治理与生态更加优化”四大举措做优天河教育;通过“品牌对标发展、改革先行试点、创新科技增效、开放协同发展”四大策略营造天河宜居宜业的目标愿景。

 王建辉透露,“十四五”期间,天河将通过政府投资新建、扩建,开发商配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万多个。同时,还将实施以“5G引领”代际创新教育环境建设、“智慧天河”教育大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和“五合一、四应用”教师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等3个专项项目,擦亮智慧教育品牌。

正制定“双减”方案计划
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

 对于备受关注的“双减”政策,王建辉表示,天河区正在制定“双减”方案计划,核心是围绕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进行改革,以实现“让作业量降下去,学习质量提上来”的效果,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广州是全国9个试点城市之一。作为广州经济第一区,天河区在“双减“工作其实已实行初步探索。王建辉表示,2020年起,天河区教育局选择在天河第一小学开展作业设计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今年3月12日,天河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正式启动,天河区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携手,以3年为周期,选取17所”课改种子学校“开展试点,主要是依托华东师大的专家资源,对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集中研讨学习6天,网络研修3个月。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主要围绕“新课程”“新教学”“新评价”三个创新点而展开,对教师们在有限科室内拓宽、深化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建辉表示,这一项目最重要的是转变了校长、教师们的办学理念,“以前老师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教’,备课都是写教案,立教学目标,现在更多考虑的是学生怎么学,要立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要考虑,如何对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展开评价,等等。”她表示,这一项目实施至今,效果显著,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在她看来,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让老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鼓励校外培训机构转型
建议家长放下焦虑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校外培训机构造成了最直接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天河辖区内登记注册的校外培训机构逾200家。对此,王建辉表示,目前已一对一”约谈校外培训机构,不少机构也正积极主动地做好转型。“我们正计划通过学校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放下焦虑,理解并支持这一工作。” 

有家长担忧,“双减”政策实施后,会加剧对于师资力量强劲的“名校”的追逐。对此,王建辉表示,这样的担心并无必要,家长也无需过度放大各学校师资差异。她表示,近年来,天河区的新教师都是统一标准招聘,进入学校后成长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天河区也积极采取师资流动、优秀教师扶持薄弱学科等方式,推进区内的师资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天河区将推进实施校长(园长)职级制改革、心育教师培育工程、新教师启航培育工程等3个专项项目,强化培育创新管理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城市建设】 

今年完成88个老旧小区微改造 

城市建设、交通发展,惠及民生福祉。郑鹏透露,“十四五”期间天河区将实施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行动方案,按照“三年计划、五年方案、十年规划”总体思路,成片连片推进“三旧”改造,加快推进冼村、新塘新合、吉山等城中村改造。他表示,2021年天河将全面完成88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并于2025年前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 

同时,“十四五”期间,天河将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建设。结合片区功能布局,推动白云山“还绿于民”整治。结合天河智谷片区规划,选取广氮片区内马鞍山地块打造全新广州智谷公园,为特色人才提供以科技为主题的城市空间,提升天河智谷的区域活力。结合天河公园地铁站退地计划进行阶段复绿及景观提升,将天河公园打造成中心城区开放式公园。同时,力争实现每个社区250米范围内至少1个口袋公园。 

【交通】

将重点加强慢行系统建设

 郑鹏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会展西路、鱼珠隧道、临江大道东延线、机场二高、茅岗路北延线、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等一批对外联系重点项目。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东北部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骨架路网结构,加快推进渔兴路、火炉山隧道、华观路西段、车陂路北延线、珠吉路拓宽、黄云路、水荫四横路等项目建设,打通区内“断头路、瓶颈路”,改善道路微循环。另外,除了加快区内在建十一号线等4条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也将加强完善地铁接驳,积极谋划新线路争取纳入下一轮轨道实施计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天河将科学实施路权分配,保障慢行交通出行,优化交通组织,同时持续推进碧道建设,着重加强慢行系统与区内地铁站、BRT站点等公共交通站点的衔接,完善既有自行车道指示标志及机非隔离设施,提升自行车出行品质及安全,主要包括广汕一路、燕岭路、粤垦路等43公里路段。

 【医疗卫生】

年底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疾控中心牌子 

看病就医作为民生之急,关乎每一个人。截至2020年底,天河区医疗卫生机构数867家、床位数13563床、执业(助理)医师数10407人,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99.3%、39.6%、84.3%,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81.7岁提高到82.7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十三五”期间,天河区在全市率先放开社会办医,2016年以来新增社会办医501间,引进国内外投资总额达10.91亿,形成“两个特色集群、一个国际平台”,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全市第一。同时,天河区与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签订共建协议,在医疗卫生资源薄弱的东北部地区共建4家高水平医院和医学科学中心(研究院),将新增优质床位2500张。此外,天河区人民医院新大楼、区中医院、天河区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项目二期建设,建设天河特色的“4+1+2+N”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系统“一网互通”、医疗机构“一码通用”。 

李盈斌表示,“十四五”期间,天河将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巩固社区卫生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据介绍,2021年12月底前,将全面落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牌子,按编制总数的30%配齐公共卫生人员承担疾病预防控工作,设置专门的公共卫生科室,并协助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工作。同时,天河将继续实施“基层服务网建设工程”。到2021年底,全区至少新增1-2家达到国家标准的社区医院,推广“1+3+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模式,高质量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文旅+体育】

将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明年初步形成“猎德”文旅品牌 

“十三五”期间,天河已基本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累计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57条,完成16公里的广州市登山健身步道天河区示范段建设工作,持续保持社区体育设施正常使用率在98%以上,实现城市15分钟健身圈。 

卢琳介绍,“十四五”期间,天河将着力推动天河区图书馆新馆(智谷片区)、小天鹅艺术中心(智谷片区)、天河区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同时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湾区音乐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同时,将强化东北部、西部、东部部分街道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路径建设。 

她特别提到,“十四五”期间,天河将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一部手机游天河),为游客、景区(场所)提供个性化的互动交流和信息发布、传播渠道,打造高品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同时,将着力将天河路商圈打造国内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第一商圈,力争到2022年,猎德片区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猎德”文旅品牌,争创广州市文商旅融合示范点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成为广州特色文化旅游打卡点、知名文化旅游聚集地、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