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文脉】找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
2021-07-30 00:3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望牛墩依托丰富红色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课堂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宝珠 实习生 胡蝶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党员干部整齐列队,庄严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面向鲜艳的党旗,高举右手,用慷慨激昂的声音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有力的誓言向党和人民作出庄严承诺,这是今年7月中旬东莞市望牛墩镇在位于上合望角村的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的一次专题学习活动。望牛墩镇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党史教育,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今年以来,这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每个月都会在红色革命老区望牛墩镇举行。

重温入党誓词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望牛墩上合望角村于1992年被东莞市批准为望角革命老区。望角村是当年东纵大队的落脚点,先后成立了各种抗日对敌斗争的革命组织,其中就包括1937年成立“东莞县临时工作委员会”。上合望角村的红色革命遗址共有两处,分别是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上合村恒慎陈公祠)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东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广大党员群众重温革命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地方。

红色遗址上的生动党课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一堂堂生动的党课在这里开讲,一次次党史学习教育在这里开展。今年以来,东莞开展各类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其中有不少就是在望牛墩这两个红色遗址上进行的。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课堂

时至今日,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恒慎陈公祠历经岁月沧桑,显得有些陈旧,但斑斓的墙壁上至今仍有当年革命时期的奋斗印记。在祠堂的墙壁上,当年鼓舞人心的红色标语仍依稀可见,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见证。据介绍,1936年10月,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成立,隶属中共广东工委领导。这标志着中断了七年之久的中共东莞地方组织重新建立,东莞党组织的活动得以恢复。1937年4月,中共广东工委派麦蒲费到东莞县望牛墩望角村,主持成立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东莞工委)。成立大会在望角村恒慎陈公祠召开,谢阳光任东莞工委书记,张如任副书记,王鲁明(王寿祺)、卢仲夫为委员。辖莞城、厚街、高埗、中堂、东坑5个支部,共有党员16人,东莞工委机关最初就设在恒慎陈公祠内(后迁至莞城力行小学)。

“村里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在这个祠堂里上课的。”望牛墩镇上合望角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里承载了很多本地村民满满的儿时记忆,关于革命前辈们的故事在这里口口相传。记者在现场看到,祠堂内墙壁上还有当年村民上学的黑榜,各种设施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发展。据介绍,现在包括望牛墩本地及东莞部分党组织都会选择到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恒慎陈公祠内讲党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几张简单的桌凳是历史的见证,广大党员群众在这片曾经的热土上感悟良多。

今年4月,东莞市财政局机关第二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走进望牛墩,参观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了解东莞工委发挥组织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的故事。据介绍,该党支部组织选择到红色基地开展体验式学习,旨在引导支部党员重温党史,坚守初心。记者从东莞市望牛墩政府了解到,接下来,将对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开展全面的文物修缮工作,目前修缮工作已完成设计工作,不久将动工建设。

恒慎陈公祠

望牛墩另一处红色革命遗址——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也是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去处,这里也是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5年4月,汪伪集团对游击队驻点望角村进行围剿,樊妹、陈胜邦、陈礼容在保卫大望角之战中光荣牺牲,1967年特建此碑以作纪念,碑身正面竖排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字。现在,纪念碑周边的道路已修整一新,粉刷一新的文化墙上传扬着革命先辈们的光辉历史,红色精神在这里源远流长。

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色热土见证峥嵘岁月

望牛墩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陈昶等众多革命前辈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奉献一切,在望牛墩这片土地上留下很多红色印记。

1907年,东江游击队大队长陈昶就出生于东莞市望牛墩这个水乡小镇。1938年六七月间,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了常备队第二中队,陈昶担任常备队第二中队长。1938年10月下旬,在榴花战斗中,他带领常备壮丁队第二中队驻守西湖、京山、茶山一线,阻击日军进犯。1939年春,他在敌后水乡建立一支武装队伍,其后历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队长,东江纵队副大队长、大队长,抗日民主政权东宝行政督导处科长等职。

军事指挥员吴桐是东莞市望牛墩镇扶冲村人,1920年2月出生,1939年10月在香港太古船坞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新兴蕉山战斗,1948年参加郁南“四·一八”武装起义,担任军事指挥,起义后带领郁南起义部队进行反“清剿”游击战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吴桐在珠江三角洲、原粤中地区以及广西岑溪等18个县的地方辗转奋战,是一位身经百战、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事指挥员。

东莞第一位上阵杀敌的抗日女战士陈文慧(原名陈福媛)也出生于这片热土,是望牛墩上合望角村人。1938年10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陈文慧是第一批队员。

时至今日,这些革命前辈的故事在望牛墩镇广泛传颂,让更多党员群众感受到前辈们的奋斗精神。今年以来,东莞望牛墩镇启动“乡音传党史,永远跟党走”党员志愿宣讲活动,通过身边老党员、先进个人讲述望牛墩本土的党史故事,激励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把爱党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