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晩报特派东京记者 周方平 郝浩宇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小魔王”孙颖莎干脆利落地以4比0轻取伊藤美诚,一场被事先张扬的“大战”早早收场。
遭遇惨败的伊藤赛后哭得梨花带雨,即便戴上口罩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脸上的泪痕。但即便心情如此不好,经过混采区的她仍然耐心地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赢得起,亦要输得起,这是一种格局。
赢了比赛,谁都兴高采烈,接受采访不难;输了,难过痛苦是自然的,但能够坦然承认它,并接受它,并不容易。
采访过多届像奥运会这样的综合性大赛,中国媒体都会有这样的共识——中国运动员只要赢了,都比较好说话;输了基本就是看都不看你一眼,不管你如何叫他(她)名字,都会匆匆走过混采区,就像这片区域有什么危险一样。
当然,没有什么条例规定运动员必须接受媒体的采访,心情不好不想说话也是人之常情。但赢了就笑,输了摆脸,这绝不是一名成熟运动员该有的作为。
东京奥运开赛这几天,输了比赛不输人的选手比比皆是。中国游泳选手张雨霏在她第一项决赛100米蝶泳仅输了0.05秒,不可谓不遗憾,但她赛后的微笑却征服了全世界。29日她连获两枚金牌,跟这种坦然的心理不无关系。
竞技体育输赢是相对的两个面,赢那面,充满阳光,欢声笑语;输那面,低头哭泣,举止木讷。
但这两面又不是截然的两个世界,输了比赛,并非输了全部,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运动员能够更快地走出失利的阴霾,从而更有可能更快地拥抱阳光。
输得起,是一名运动员的境界。或许有些天才出道即巅峰,但绝大多数运动员只是对所从事的项目抱有热爱,能冲金摘银的不到万分之一。
几乎所有运动员都会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倒下,失利肯定会比胜利更多,如果每时每刻都沉浸在痛苦的泥淖中无法自拔,肯定成就有限。
前几天的女子55公斤级举重决赛,廖秋云在有伤在身的情况下仍然完全发挥出自身水平,按以往成绩对比,她在总成绩上比主要竞争对手菲律宾人迪亚兹具压倒性优势。但没想到对手居然在挺举上举出高于以往比赛12公斤的重量逆转夺冠。
失掉中国举重军团首金,廖秋云虽泣不成声,但她没有任何的质疑,仍然向对手送出祝福。这种失利者的大度,正是奥林匹克精神中最弥足珍贵的东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苏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