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 “野性消费”同时切莫野性逼捐
2021-07-27 23:3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逼捐是对慈善伦理、慈善文化最大的戕害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河南暴雨,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某国产体育用品品牌承诺捐5000万元物资,收获了网民盛赞。这家企业近几年经营状况并不算好,去年还爆出亏损2.2亿元。

此举感动了百万网友。据称网民挤爆了该企业线上线下的门店,产品销量暴涨,以至于老板在直播间里呼吁大家“理性消费”。孰料网民并不“领情”,直言就是要“野性消费”,用实际行动支持爱心企业。这个故事或许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

如果故事就此画上句号,那它无疑是美好的。遗憾的是,一些网民本着“亏损企业都捐了,你为什么不捐”的逻辑,冲进了其他一些大品牌的直播间,潮水般涌入的诘问、责难导致几个品牌的直播间无法正常直播。

这很让人无语。企业积极捐物,我们为它点赞;但没有捐款或者捐款捐物没有达到5000万元额度的企业,并不意味在道德上就逊人一筹。一家企业,只要它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就是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不应因为它没有捐款而降低其社会评价。

道德绑架很容易,但通常地,也很反智。逼捐对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或者一时能够逼出一些钱物,但长远来看,无异于杀鸡取卵。它可能让被逼者心存畏惧和憋屈,同时也可能把积极捐款的先行者置于不义。如果一个社会形成了逼捐的氛围,这个社会的慈善事业一定是越趋凋零而不是相反。

一言以蔽之,慈善的本质应该是自愿、分享、博爱。逼捐是对慈善伦理、慈善文化最大的戕害。正如泰戈尔的名言所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趋于完美。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