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鲍颖婕
通讯员 钟罗金
7月27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启动。启动仪式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东省教育厅设主会场,在各地市教育局设分会场。
华师等7单位将培养499位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
会上,各培养学员与培养机构和当地市教育局签订了三方培养协议。三方彼此明确了培养目标、任务和有关权利、义务,为接下来的培养工作打下基础。
据悉,项目旨在培养广东高水平中小学教师人才队伍,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分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种培养类型,共有17个子项目,499名培养学员,分别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7个培养机构承担培养任务。
在启动仪式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要求,各培养机构、培养学员和地方教育局要深入研读新的项目实施办法,准确把握新时期“百千万人才工程”在广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共同为高层次教师人才的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搭建优质的平台。
同时,他强调要科学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省级培养学员的示范辐射能力。“省级学员是最优秀教师群体的代表,应积极参与基础教育帮扶。特别是来自发达地区和城镇学校的培养学员,一定要积极走进乡村、服务乡村、回馈乡村,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各类资源优势,带动和引领广东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行“一人一案”个性化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慕雄介绍了前几批“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经验和这一批的培养计划。
陈文海表示,华师调动了全校各学院各专业的专家队伍服务“百千万工程”的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以华师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统筹管理,各相关学科学院分工合作的模式,充分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品质。同时,华师努力开拓优质培训资源,在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建立了多个优质的教师培训实践基地。
此外,华师加快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以学术引领高层次教师人才的培养。华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首个教师发展与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在全国率先将人工智能与教师能力发展测评相结合,深化教师培训学术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华师还聘请培养学员为华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取得了很好的“职前职后双成长”成效。
黄慕雄表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充分挖掘广东地域文化与基础教育之间可以相互结合的地方,提炼出粤派教育“自信”“自得”“力行”的核心内涵,本次将以培养教育家型校长(教师)为目标,按培养方案实现“一人一案”个性化培养,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
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林平介绍,截至目前,广州参加“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的学员共117人,占全省学员的11.34%,人数在全省排名第一。
同时,广州市自2012年以来,委托教育部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及国内知名高校,形成包括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在内的五大高水平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为广州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军人才的成长提供重要支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