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除署名外)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十几岁“白手起家”,二十余岁勇“闯”世界,此后经年,她们用勤劳和智慧,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书写出精彩的“奋斗人生”——这是南粤大地上众多女性创业者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回望奋斗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少女性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都会遇到“融资难”等问题。作为广大妇女的“娘家人”,广东省妇联始终将联系和服务妇女作为根本任务,用实际行动为妇女排忧解难。2011年起,广东省妇联开始实施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简称“妇女小额贷款”),支持妇女创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至今,该项目已推动全省发放妇女小额贷款逾百亿元,带动全省近百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
“娘家人”帮助
她拿到创业来最大一笔贷款
进入三伏天,广东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对水产养殖户来说,高温酷暑就是一场“大考”。最近,家住茂名市滨海新区博贺镇的水产养殖大户林桂兰,几乎每天都顶着烈日在各个虾场检查,还时不时帮着周边养殖户做技术指导。
林桂兰是一名渔家女,从小就得帮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妹,还得干活补贴家用。1994年,19岁的林桂兰开了一家小饲料店,“当时卖饲料的绝大多数是男士,我跑了6趟,终于拿下代理权!”凭着诚信经营的好口碑,林桂兰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之后几年,当地不少人做起了水产养殖生意,出身渔家的林桂兰也“动了心”。2000年,林桂兰承包了15亩虾塘,尝试发展养殖行业。
人们常说,水产养殖靠天吃饭,这一行不好干。林桂兰苦心经营近10年,2009年成立了自己的水产养殖公司。公司一开始才五六个工人,举步维艰。“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困难”,林桂兰回忆。上世纪90年代,饲料店刚营业时,为了争取起步资金,她跑遍了附近所有的银行,最后贷了3000元。“2015年,当时虾场正需要扩大规模,搞高密度养殖,对水质和设备要求都很高,需要的资金量大大增加。”林桂兰说。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当地妇联帮她成功申请了30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这是我创业以来拿到的最大一笔贷款!”林桂兰难掩兴奋之情,也就是这笔贷款,让她放开脚步往前闯。功夫不负有心人,改造后的虾场产量大大提升,当年收入逾200万元。
如今,林桂兰已有4个虾场,养殖面积达320亩,员工也有百余人,成了粤西地区最大的水产养殖户之一。回望这些年,林桂兰感慨:“女性创业不容易,要拼事业,还得照顾家庭。”正因如此,20多年来,她从未忘记帮助农村姐妹。她让附近的女性到虾场来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鼓励支持她们走创业道路,为她们免费提供虾种和虾料,邀请水产养殖专家开设科学养虾的讲座,派公司技术人员到养殖户的虾塘现场教学指导。这些年来,在林桂兰的帮助和带动下,当地500多农户从事养虾业,实现了创业就业梦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性,单是脱贫妇女就有35人。
“娘家人”纾困
她的“千亩柑田”日渐红火
同样从十几岁开始打拼,勇敢闯出一片“天地”的还有肖凤琴。18岁外出打拼,20多岁开了一家贸易公司,正经营得红红火火时,毅然回到江门乡村,种起了新会柑,开辟了属于她自己的“千亩柑田”。
说起这些年的经历,30多岁的肖凤琴感慨万分。2014年刚开始种新会柑时,她连树苗都不知道该到哪里买,可却始终没有放弃。她主动向村里的老柑农学习种植经验,向农业农村部门请教专业种植技术,同时,引进业内先进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制度,还聘用周边约20名有新会柑种植经验的农户负责田间管理。通过绿色种植、科学管理,肖凤琴的“千亩柑田”成为广东省新会柑重点示范基地、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广州医科大学南药新会(广)陈皮研究基地和千亩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数千万元。
种植“千亩柑田”并不容易。土地租金、农药、化肥、人工等,每亩成本上万,资金压力很大。对于她这样的种植大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高,投入也越大。2018年,当地妇联充分发挥“娘家人”的作用,帮助肖凤琴申请了30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极大缓解了她的资金压力。
肖凤琴也精心经营着这片凝聚了她数年心血的柑田。2016年,“千亩柑田”首次产出,她拼尽全力打开销售渠道,积累了一批长年合作的老客户。她还无私地把这些客户与周边村民一起共享,“周边农户家有一些小柑田,有几亩的,也有几十亩的,如今都和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家互相分享种植技术,互相帮助拓宽销售渠道。”肖凤琴成立了新会新四洲柑桔合作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带动周边500多名妇女群众就业,还吸引了不少村里的大学生回乡工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