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伟东
日前,由广州博物馆再度携手中国大酒店推出的“消失的月饼”项目,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举行展示活动。
现场,一些曾在清朝、民国时期大热、让食家趋之若鹜的广式月饼,经过中国大酒店厨师团队广泛搜罗历史文献、寻找原材料、反复试验研发、数次品鉴……最终还原出“消失的月饼”系列的五种口味:腊肠月、烧鸡肉月、西施醉月、中豆蓉月、凤凰肉月,当天到场宾客率先试吃。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表示,“消失的月饼”缘于一张张珍藏在博物馆和民间的月饼广告、价格表以及一些制作食谱资料上,这些老物件记录的月饼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口味现在市面已难寻踪影。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吃月饼已成为民间习俗,这一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当时的月饼只是祭品,到了清朝,经过历朝历代发展,全国各地的月饼已形成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风味,广式月饼更是誉满全球。
月饼发展到今日,由于食材不断变化、品种不断创新,一些传统味道和制作工艺已渐渐消失。为了重塑出这些早已淡出人们视野、但在当年却红得发紫的月饼,广州博物馆,继2020年携手岭南集团旗下中国大酒店打造“消失的名菜”项目,并一举夺得“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奖项后,这次再次作出传承城市文化、推动文旅融合、践行老城市新活力新尝试,与中国大酒店再度合作,推出“消失的月饼”项目。
朱晓秋副馆长指出,“消失的月饼”项目通过还原广式传统月饼,不仅表达对传统粤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希望通过“中秋食月饼”这一传统民俗,传递出中国人对中秋佳节盼团圆的美好祈愿。
“消失的月饼”包装盒同样独具特色,它选取广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二级文物——清黑漆描金开窗庭院人物图缝纫盒为原型,并经过改良制作而成,不仅可以用作器物收纳,还具有极佳的观赏效果。
该缝纫盒呈八角形,原是用来存放女红工具的器具,内部托盘有多个分格,改装后十分适宜盛放月饼。
盒面描绘了在一轮圆月下,亭台楼阁,树木葱郁,花草茂盛,人们在庭院中轻摇折扇,闲谈赏月。内盒的画面更是精美丰富,楼台亭榭,小船流水,一派闲适恬淡岁月静好的景象。
盒边画有蝙蝠、蝴蝶、菊花、八宝等纹饰,寓意福气满门,吉祥如意,团圆美满。
这一改装后的盒子采用广东著名的黑漆描金技法,在单色漆地上加描金色花纹,两种工艺相结合,让此器物更显富贵华丽、色彩缤纷斑斓的艺术效果。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梁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