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7月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传来耳熟能详的歌声。音色质朴空灵,缓缓飘来,潜入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中,也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暖场歌曲的序幕。
在中心表演区,3000名来自首都高校和中学的学生,用《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7首歌曲献礼建党百年。3000名学生大都是非专业演唱者,之所以能完美呈现,站在他们正前方的14名分指挥功不可没。
8个指挥台引领3000人大合唱
这支分指挥团队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分指挥团队总指挥李刚教授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接到任务之后,学院从专业技术、气质形象、身体协调性等多方面迅速遴选学生组建团队,并开启了一场为期3个多月的集训。
“队伍中只有几名同学是学指挥专业的,其他都是声乐、教育方向的,不少人是‘零基础’。”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打造出一支专业指挥队伍,李刚和同学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在广场上指挥完全不同于室内的乐队或合唱指挥,“单人指挥可以融入指挥个人的情感和发挥,但广场上多人指挥的要求只有六个字:同呼吸共命运。”李刚说,分指挥就是合唱团与联合军乐团之间的纽带,如果他们做不到口型、表情、律动上的整齐划一,合唱就会瞬间变轮唱。
虽然已承担过国庆60周年和国庆70周年两次大型合唱分指挥任务,但李刚坦言,这次任务更为艰巨。中心表演区共设置了8个指挥台,14个分指挥轮流上台,引领3000人大合唱。“他们要全神贯注地引领合唱队员唱歌,来不及看其他指挥,既要听着耳机里返送的演奏声,又要同时呼吸、同时下拍,难度非常大。”李刚说。
每天挥拍两万次
今年3月份,一场专门针对分指挥的集训正式开始。“以前总认为指挥的工作就是把拍子打准,训练后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金游子是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研三的学生,参加这次分指挥任务,不仅让她收获了专业的指挥方法,还收获了一对健美的肱二头肌。
在集训期间,同学们的训练和生活完全是半军事化的,每天训练时间超过10个小时。每天早上,金游子和同学们要先进行两公里的跑步训练,指挥的工作是要站着完成的,体能是一名分指挥的必备素质。他们还要持续练习臂力,端起双臂、挺直腰板儿、表情放松……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臂力在酸痛中渐渐增强。“我们有时还会专门挑最热的时候练,阳光特别刺眼,但人不能闭眼。”他们的意志力也在训练中经受住了考验。
指挥的时候,手臂不能软弱无力,需要有一定的力度,尤其对于新手来说,很难掌握。绑沙袋、拍纸张、拍篮球,训练老师们用上各种招儿,让新手同学找感觉、练力度。
为了确保动作整齐划一,老师还在训练场地上拉起了两根长绳,让同学们在两根绳子间挥拍,以此保证分指挥们的动作幅度完全一致。
“我们大概算了算,训练的时候,两只胳膊一天至少要挥两万次。”不断的练习,让金游子和同学们练就了肌肉记忆,现在只要一听见歌曲响起,金游子的两只胳膊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往上抬,跟着节奏打拍子。
练眼神练口型
扎进合唱团培养默契
分指挥们整齐划一了,但并不代表演出就成功了。一个好的合唱表演,还需要合唱队员们与指挥之间的默契配合。“每个合唱团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合唱团在不同场合唱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更何况这他们来自40多所不同的学校。”集训结束后,14个分指挥所要经历的才是真正的挑战。
李刚说,由于有很多合唱队员不是音乐专业学生,他们在唱歌时并不会自觉看指挥。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分指挥不仅要训练自己的“吸引力”,还需要经常与合唱队员们一起训练,提升默契程度。
“我们跟合唱队员是面对面的关系,每一个口型、表情、眼神都会传递到他们那里。”金游子说,学生们会站很多排,分指挥的眼神要有凝聚力和穿透力,尽可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让他们看指挥的动作和口型。训练的时候,老师会准备一张白纸,上面印着一个黑色的圆点,金游子和同学们要反复练习“用眼神盯穿黑点”的感觉。
在训练的过程中,3000名合唱队员被划分为几个片区,分指挥们要定期到这些片区与同学们合练。金游子负责片区的同学们都不是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一开始,大家都不习惯看指挥,经常“溜号儿”。金游子就利用休息的时间跟同学们聊天交流。培养了感情,练起来就顺手多了,金游子所指挥片区合唱队员们的专注度和表情都出类拔萃。
“我们在每次合练之后我们都会分组讨论,讨论每一首歌的处理细节,既调动大家的情绪又能把调动起来的情绪统一。”金游子说。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今天终于正式登台。“说心里话,训练挺苦的,老想着赶紧熬过去。可这段经历又是特别的珍贵,不想这么快就过去了。”金游子已经在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找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为了封闭训练,她不得不暂停实习。让她感动的是,学校给予了很大支持,“你好好训练,到时候我们在电视上找你。”学校老师们的鼓励给了金游子巨大的信心。
如今,在天安门广场上,14名分指挥与3000名合唱队员,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同时绽放。
来源 | 北京日报客户端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