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警察故事|边检诗意警花:坚守国门的她们,登上了诗词大会
2021-06-28 17: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在广州边检的队伍中,记者遇到了两位特别的警花,她们穿上警服,便是守护出入境关口的女战士,换下警服,她们会吟诗作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付怡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海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倩

抗疫月余,广州本土疫情防控硬仗取得了重大进展。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中,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民警们在时隔200多天后又穿上防护服,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其实,在另一个战场,自疫情发生以来,有一群人从未脱下过防护服,他们就是守卫国门的移民管理警察。


在广州边检的队伍中,我们遇到了两位特别的警花,她们穿上警服,便是守护出入境关口的女战士,换下警服,她们会吟诗作词,会武术,会篆刻,会在植物园的郁郁葱葱里做科普,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向往科学的种子。


2020年年初,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上,出现了两名身着警察制服的女选手。一个叫芦冰,来自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白云边检站;另一个叫任多,是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天河边检站的民警。

在一场争夺攻擂资格的比赛中,两人通过飞花令进行对决。三次交手后,芦冰以二比一的成绩战胜任多,成为当期攻擂选手。来自同一边检系统的女警对决,成为当期比赛最大的亮点。

各自坚守岗位多年,直到诗词大会才相识

尽管芦冰和任多都是广州的边检民警,但在比赛之前,她们彼此并不认识。自2014年入警以来,芦冰一直在白云边检的旅检岗工作。平日里,她要接过无数往来旅客手中的身份证件,进行证件鉴别、人像比对和资料录入。

芦冰

202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机场第一。全球有233个国家地区,白云边检口岸涉及180多个。

“在证件鉴别方面,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护照有共性的地方,更有自己的特性。为了验放的高效和准确,我们要对这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护照了解清楚。”芦冰说,自己还曾遇到过持有难民证和联合国护照的旅客。

自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边检民警的防护服就没有脱下来过。面对巨大的旅客吞吐量,边检承担着不小的防疫情输入的压力。

广州的夏季漫长而炎热,尽管机场航站楼里开着空调,穿上防护服的瞬间,还是能感到明显的憋闷。记者跟随芦冰一同穿上防护服,不到十分钟,就能感受到后背、双臂在出汗,呼出的热气闷在口罩里,非常不舒服。芦冰每次穿上防护服,短则2小时,长的时候要穿4小时。根据正确的穿法,穿脱一次防护服,起码半个小时。为了节约防护装备,芦冰很少喝水,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当出现有疑似症状的旅客时,芦冰要离开验放台,走过长长的入境通道,前往留置观察区,为旅客进行验放工作。

就在芦冰来到白云边检前不久,任多刚刚从白云边检调动到天河边检,成为一名宣传干事。天河边检验放的旅客主要来自广九直通车,这趟特快列车来往于广州东站和香港红磡站,天河边检因此成为广州边检系统中唯一有月台的出入境口岸。

在做宣传工作的几年里,任多记录下这个月台上种种悲欢离合的小故事。

她曾遇见一位负责月台监护岗位的快退休的老民警,“我以为他的工作非常简单,不就是火车来的时候,在对讲机里喊一喊嘛。”当任多和老民警一起站到月台上,才感受到这个岗位的不易。广州的夏季炎热高温,月台上没有空调,周围有来往的列车,有成群结队的旅客,十分嘈杂。而这位老民警,像一根标杆,始终站得笔直。任多让老民警休息,但老民警告诉她:“我站在这里,是广九列车入站后,旅客们看到的第一位中国人民警察。我代表的是整个中国人民警察队伍的形象。如果我站得歪歪扭扭,大家对警察队伍的印象会很差。”

这个老民警挺拔的身影,是广州边检队伍的一个缩影。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坚持了数十年之久,只为保障工作的每个细节都不出错。在他们身边,任多感受到移民管理警察背负的神圣使命。“这支队伍教会我最宝贵的事,就是坚持,对细节的坚持,对职责的坚持。”

诗词大会最大收获是彼此成为好友

芦冰说,加入边检队伍,是因为在这里,她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所长。芦冰的大学专业是德语。从小听着单田芳评书长大的她,心中还有一个武侠梦。大学期间,她拜师学习了孙氏形意拳。“移民管理警察要能文能武,在口岸,我的小语种专长能够得到发挥;警察的职责,则是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在芦冰眼中,边检口岸,就是她的江湖。

芦冰心直口快,直言不讳自己与诗词结缘的契机是来自于一次“学渣”的偷懒。“中学时,语文老师总让我们写周记,我实在凑不够字数,就用写诗来应付。”那时候的芦冰并不懂得诗歌,她只以为,20个字便是五绝,56个字便是七律。“感谢老师当年对我的‘不杀之恩’,没有磨灭我对诗歌最初的兴趣。”写着写着,芦冰开始认真研究诗歌,开始欣赏诗词的美,有了大量诗词积累。直到现在,芦冰还保持着每年读一本诗词专业书籍的习惯。

任多的幼年,和许多孩子一样,逃不过在亲戚面前背诗的命运。然而她对诗歌的热爱,其实源于一次顿悟。高中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讲到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的李白和谁“相看两不厌”呢?任多突然明白了:“那是李白看山,山看李白。”对诗歌的热爱在这辽阔的意境中被点燃。

其实,任多更大的梦想,是做一名植物学家。她从小就对植物的性状高度敏感,看一遍就能记下来。高中时,因为理科成绩不够理想,任多只能选择文科,错失了大学学习植物相关专业的机会。她将对植物的热爱发挥在了华南植物园。周末只要有空,任多就会到植物园做讲解志愿者,看到孩子们围着各种植物认真听自己讲解的样子,任多特别高兴。“我虽然没有机会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如果我能够帮助他们点燃对植物、对科学的热情,那我作为一名科普志愿者的作用就达到了。”

诗词大会后,芦冰和任多都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彼此,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同样担负着守卫国门的重任,也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用诗词分享着对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来自东北的芦冰,决定在广州安家,远离家乡多年的她,会在某一次早晨下班后,朝着老家的方向,默念自己写的诗:“君家何处住?除夜踏归程。家在松江口,残枝雪未轻。”而任多,也会在除夕之夜因为坚守岗位无法回家吃团圆饭时默默诵读:“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