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丨上天入海都要种!中国人为什么痴迷种菜?
2021-06-24 17: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上太空种菜去!问题来了,我们痴迷种菜的“基因”从哪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礼园

最近,中国航天喜报频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传回火星照片……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然而,网友们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竟然是:能种菜吗?

虽然这只是一种调侃,却也反映出大家有多喜欢种菜。无论在哪,有地没地,对于种菜这件事,中国人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有条件要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

中国人有多喜欢种菜?

无论是陶渊明笔下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还是如今新闻中报道的“都市小菜园”,在中国人眼中就没有不能种的地,起初可能只在乡村自家小院里种——

没有大块土地,院子里的砖缝也可以——

而种菜发展到了城市里,阳台就变成了“空中菜园”。豆瓣上名为“我在阳台种菜吃”的话题,浏览量超850万,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成果。

如果空间面积不够,水杯、塑料瓶、食品盒、大铁锅等,但凡能盛水、盛土的任何器皿,都可以变成种菜的神器。

等等,楼下小区还有一片空地?快,不能闲着!

这么说吧,勤劳的中国人无论到哪看到一块空地,首先想的十有八九是:“这地方拿来种菜多好啊!”“这地方种点啥好呢?”

比如,这座拥有词条介绍的菜园——耶鲁菜园,就是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父母们开垦出来的。孩子们在学习,家长们通过种菜结识朋友,并且还能吃到新鲜而且熟悉的蔬菜。

要说种菜领域的紫禁之巅,非洲大陆绝对是神仙打架、高手过招之地。首先,是来自咱们中国维和部队的“降维打击”,进可扛枪,退可种大冬瓜。

他们率先实现了维和与种菜两开花,背上的行囊里,除了老干妈和火锅底料,就是各式各样的种子。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吉布提荒漠,遍地都是火山岩和沙漠焦土,全年干旱几乎无雨,曾被农业专家断言这里无法种植。

然而,中国军人来了以后,手搬岩礁、掬土捧沙,反复试种,屡死屡种,愣是把荒漠变成大绿洲,成功种出西瓜、香瓜、辣椒。

在很多维和任务区,我们的菜园子成为外军来访的一个重要参观项目。有外军参谋军官评价说:“当我们在喝咖啡和晒日光浴的时候,中国军人已经在收获他们的西红柿了。”

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在南极种菜。顿顿只能吃肉,没有蔬菜水果,让科考队员们一开始很痛苦。于是,大家发挥出“走到哪儿菜种到哪儿”的祖传技能,在南极建立了蔬菜温室。

本着让蔬菜“快乐成长”的原则,科考队员们24小时给蔬菜们放轻音乐,饿了给加营养液,干了给开加湿器。

经过一番精心培育,黄瓜、生菜、香菜等长得最好,基本实现了“蔬菜自由”。当外国科考队员还在在啃罐头的时候,我们中国科考队员却能时不时吃上一顿火锅。

种菜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地球上种还不算完,太空里也要试一试。因此,当“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种菜自然也成了网友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到底能不能种菜,还有待“祝融号”的探索,但月球的土壤能不能种菜早有了结论。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其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所以,这是有希望在月球种菜了吗?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降落,这次一同被带回的月球“土特产”里还有月壤。见土就想种菜的执念根深蒂固,网友们纷纷询问:能种菜吗?

在一则关于“月球上的土有啥用”的小调查中,比起其他科研类选项,想“种土豆”的网友人数最多,5万人中有1.5万人支持,占比近30%。

然而事与愿违,研究发现月壤不能种菜。与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所以无论种菜还是种土豆都不行。

但是,作为对种菜有着执念的农业大国,就这么轻言放弃了吗?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宇航员们真的在太空种菜了。

1999年,神舟一号顺利发射升空,同时上天的还有一些农作物种子,包括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萝卜及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这些种子虽然没在太空里成长,但开启了神舟系列“太空诱变育种”实验。2008年,神舟七号甚至挑选了两个品种的杂交水稻,将他们带上太空。

种子在天上转一圈后,再经过农业专家几年的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就“华丽变身”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道菜,硕大的橘黄色南瓜、饱满的五彩辣椒,都是!

等到了2016年,在神舟十一号上,航天员化身“太空农民”,直接种起了生菜。播种、间苗、浇水,每天还对生菜进行观察、拍照,检查基质的含水率、养分含量等。

据航天员景海鹏说,他们种植的“太空生菜”和地面一样,是向上生长的,而且长得好像比地面更高一些,看着也比地面要绿些,特别新鲜。

中国人种菜的征途,真真是“星辰大海”啊!

种菜“基因”从何而来?

上九天要种菜,下五洋要种菜,不禁想问一句:中国人为啥这么喜欢种菜?

摊开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在种菜的自然条件方面,比中国更优越的国家和地区还是不少的。所以,中国人爱种菜显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种植历史。

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10期

在漫长的种菜历史中,中国人渐渐形成了吃“草”的文化。众所周知,如今的谷物粮食都是有路边的野生植物驯化而成,蔬菜水果同样也是。

中华遗产2010年01期

不仅如此,还能把蔬菜做得有滋有味。《西游记》第一百回就列出了一个素菜单:

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

这些纷繁食材的错综变化,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战国末期《吕氏春秋》、汉初《尔雅》、北魏《齐民要术》、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典籍中都有所记载。

除了记录、总结自己的种植和食用测评,中国人还擅长学习外来种植经验,同时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便于传播交流或者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种植技术、新型蔬菜物种。

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就带来了一些菜,虽然从根源追究并非是中国原产之物,但经过中国人的栽培、育种创新,早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新变种蔬菜。

在驯化和引进蔬菜的历史中能够看出:在中国,种菜从来都不只是农民的事,皇亲贵族和知识分子也都很喜欢种菜。

陶渊明不喜欢当官,就辞了官归隐去种菜;诸葛亮卧龙南阳躬耕陇田,说白了就是隐居种菜;刘备韬光养晦防曹操,还是躲在菜园子里种菜。

这样看来,种菜代表一种情操的陶冶、精神的追求,甚至是一种低调的表现,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共同糅合下,种菜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一项属性。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参考资料:

《中国站在南极种菜,来“蹭网”的俄罗斯站这样礼尚往来》,人民日报

《中国已拥有经过航天搭载的农作物百余种》,新京报

《景海鹏告诉你在“天宫”怎样种菜》,新华社

《为什么是五个手指:热门黑科技与冷知识》,现代出版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