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葳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出现了不少夫妻档、父子兵、全家上阵的英雄谱,他们都有着一样的坚守、付出和奉献,又有着不一样的感人故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支援荔湾核酸检测攻坚队有一位军嫂队员,如今还在封闭区里守护着荔湾人民的健康,她同样用奉献与付出书写着动人故事。
“我想去前线,可3岁孩子怎么办”
6月7日,刚刚下班的口腔科医生王庆琳接到了丈夫要立即出发执行紧急任务的电话,她对丈夫说:“你安心去执行任务吧,孩子有我看着。”
对她而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丈夫是一名海军,为了践行保家卫国的使命,常年生活在南海舰队战舰上。仅去年7月到今年4月一直在外执行了9个月的任务,丈夫这一次出征,又不知要多久时间才能回家。王庆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像往常一样下班、买菜、回家照顾老人孩子。
6月11日,一则征集令打破了她内心的平静,王庆琳看到医院发出征集人员支援荔湾的通知,作为一名党员和科里的青年骨干,她立刻想要报名,却又为答应丈夫的话迟疑了:“丈夫刚去执行远航任务,平时当爹又当妈的她如果报名了,归期未定,才刚刚3岁的小孩谁来照顾呢?就靠家里的婆婆能行吗?”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去前线的决心越发坚定,随即,她不安地拨通了婆婆的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本来以为婆婆没念过书,可能不会理解她的决定。谁想,婆婆听后没有一点犹豫地对她说:“你是医生,这就是医生该做的事情,孩子有我。”
取得家人的支持,她毅然报名奔赴抗疫最前线。作为广医五院支援荔湾核酸检测攻坚队的一员,王庆琳在前线化身抗疫“排头兵”,每天身穿防护服,接受高温炙烤和暴雨的袭击,化身温暖“大白”,奋战在抗疫一线。
儿子的眼泪是她的软肋,更是她的动力
每天休息时跟宝宝视频通话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一天晚上和孩子视频时,刚刚还玩得不亦乐乎的宝宝突然大哭起来:“妈妈怎么还不回家?”这一刻她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离开家那么久。
电话挂断那一刻,思念涌上心头,王庆琳潸然落泪,但她把对儿子的牵挂化为最强大的动力,让自己坚持、振作,继续投入到新的战斗。
王庆琳说:“我和我先生虽然工作岗位不同,但拥有着相同的信念。丈夫身为军人有他的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而我作为医生,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希望下次他执行任务回来,我能骄傲地跟他说,我没给军嫂这个身份丢人,我完成任务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医院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