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费才林、张良
2020年,经过无数地质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为期十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完成总体目标。在广东,由原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承担,局属二九一大队负责实施的广东粤北等老矿区找铀工作也取得了新突破。
回顾广东地区为期十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老矿区找铀工作取得新突破。不仅是国家突出紧缺战略性矿产重要地位、也是老、中、青三代地质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2021年,新一轮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始在即,无数地质人将再次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奔赴找矿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地质人的“找矿梦”、“强国梦”。
人物:张雪平
老一辈地质工程师:
培养好地质找矿的接班人
拥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张雪平,是大队重组地勘专业队伍后返聘的技术专家之一。退休前,他曾在基建工程兵27支队263大队担任地质工程师,后又获得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授予地质高级工程师职称。
返聘后,张雪平作为大队地质工作的技术指导,参与单位地质工作规划、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重要工作,其主持编写的《广东省诸广岩体南部铀矿资源勘查项目规划》《广东省粤西北地区铀资源勘查规划》。
返聘的五年时间里,他每日不间断地整理、归纳,将几十年地质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查阅的大量资料融会贯通到笔记中。
“这四本笔记为诸广整装勘查区项目及大队前期的地质项目立项立了大功。”现大队地质科负责人刘军说。四本厚厚的笔记,是张雪平返聘后为了做好诸广、南雄盆地和粤西北地区矿产资源规划而做的整理。
2011年,大队在申报诸广整装勘查区项目时,充分借鉴了笔记里的所作的矿产资源潜力分析等内容。“地质工作是个吃经验的活儿,只有前辈们手把手地教,才能把队伍带出来。老张总不仅专业水平高,工作态度还特别好,随身带着降压药给我们讲课,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单位近年来的技术骨干大半是他带出来的。”刘军透露。
张雪平的家人曾多次劝说他好好退休养病,以身体为重。但他心里总放不下这份热爱的事业,直到功成方才身退。
人物:刘汉灵
大队技术中坚实干:
地质人不变的底色
2011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发布。刚刚到任的大队长苏文聪接到上级任务,高度重视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的项目申报工作,希望利用这股“春风”,让粤北“聚宝盆”诸广铀资源老基地重新焕发“青春”。
在大队领导的规划部署下,大队技术专家中的中坚力量、时任地质勘查院院长的刘汉灵主抓项目部署落实,并围绕这一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指导。
在铀矿勘探中,钻孔偏斜距离计算是一项极为普通的工作,靠手工计算不仅复杂繁琐,而且费时费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指导梁文轩等年轻物探技术干部,奋力攻坚,编写了“钻孔偏斜距离计算法”工作软件,不仅计算快速、准确,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刘院经常深入诸广整装勘查项目一线作指导,钻孔物探测井及成果解释等都是亲力亲为,从白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才下山,不管有多晚,他都能及时把测井成果解释出来,第二天一大早就能把钻孔见矿段等资料交给项目负责,这都是常有的事儿,”刘军透露。实干型专家,是刘汉灵留给大队职工的第一印象。
“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大队职工透露。他所参与并组织实施的各类公益性地质勘查项目累计超60个,找矿成果丰硕。
在黄坑-百顺地区的找矿工作中,他耗时四年,带领项目组20人完成了2800平方公里的1:5万地质物化探扫面工作。项目位于粤北无人山区,交通不便、地形险峻、山体陡峭,一行人得肩扛数斤测量设备日行10余里,时有毒蛇出没,途中所遇兽夹及各类陷阱无数。
当地向导这样慨叹:“他们日常工作的辛苦非一般人能够承受,这不是靠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不能坚持,我们深感钦佩!”
人物:王丙华
年轻技术骨干的:
向老区找矿发起进攻
诸广地区二轮找矿之前,粤北地区铀矿大部分已探明。二轮找矿实施以来,找矿难度加大,按照传统方法找矿效果不太理想。年轻技术骨干的王丙华破解了大队多年来的找矿难题。
在百顺-澜河地区铀矿找矿工作中,他大胆引进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铀分量化探法,并结合传统的放射性找矿方法,打破了前人的传统认识,提出了“大人山断裂的次级近南北向构造为储矿构造”的新认识。
2016年,通过钻探工程验证,该处见矿率达83.3%,提交铀资源量达到小型矿床规模,为复活老区、诸广整装勘查区的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思路。
在诸广地区深耕9年,他早已对这片地区的成矿情况了如指掌。2016年,王丙华主要参与并与其他技术人员合作申请的“一种寻找花岗岩地区隐伏铀矿的方法”发明专利,再次为诸广南部地区深部铀矿勘查提供了新方向。
“我们在前人的经验上停留了太久,他的想法和举措为老区找矿带来了新的曙光。”60余载风雨兼程,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开了新局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