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吕彬彬
今年6月19日是第九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救助机构实施封闭管理。当天,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线上举办主题为“携手相助 让爱团聚”的开放日活动。
活动中,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以火车站指引点为活动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流浪乞讨人员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政策、求助途径、救助程序等内容;安排2台车辆5名工作人员,向白云、黄埔、南沙区民政局及属地流浪乞讨人员派发救助指引卡,并于当天为在站受助人员发放慰问大礼包,安排社工人员随流浪救助服务队到街面讲解救助政策答疑、开展心理疏导服务,进一步宣传救助管理职能和救助服务内容。
实际上,救助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每天,广州市救助管理站都有暖心故事上演。
从提供假姓名假地址,到终于袒露心扉
谁也不知道,这28年来梁小明(化名)在外流浪经历了什么。
“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赵华,河北唐山”。2020年2月20日,梁小明被海珠区救助管理小分队护送入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时,不会说话,眼窝深陷,上身佝偻,浑身脏兮兮,面对询问,只提供了这几个字的信息。
入站后,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的异常,心情低落、吃得也不多,身体也不太好,后来送去医院进行了治疗。在他住院期间,工作人员不间断地往医院探望,与其沟通,但他多以沉默应对。工作人员一边安排为其做心理辅导,一边加紧了寻亲工作,但不管是登报、头条发布、寻亲网发布还是采集DNA、人脸识别等等都没有结果。
2020年10月底,梁小明被接回了站内,精神状况有所改善。工作人员持续发力,时刻关注其动向,在生活上给予其悉心照顾,为其理发,每天根据气温变化帮其增减衣物,同时发动社工的力量,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唤起他对生活的希望。工作人员的付出,他看在眼中,不再以沉默回应,偶尔会对工作人员笑一笑,点点头。
长时间的关怀与沟通,工作人员与他慢慢建立起了信任,唤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他终于愿意在纸上写下了“梁X、广西、石破”等模糊的字迹。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职业敏感推测,写了很多个字来确定“X”到底是什么,再结合广西地名,判断“石破”可能是“石坡”。
在工作人员的进一步沟通下,他写下了“梁小明”歪歪扭扭的几个字,此时已到11月中旬。工作人员立即将得到的信息展开多途径核查。
12月下旬,寻亲志愿者传来好消息,找到了他的家人,他果然是广西某镇石坡村人。工作人员联系到梁小明的家属,他的儿子梁某东、哥哥梁某球表示尽快来站接领。
12月28日一早,梁某东带着60多岁的大伯来到了救助站。当二人见到梁小明时,眼泪夺眶而出。从梁某球口中得知,梁小明曾经因爆竹爆炸受过伤,精神不太好,后又因妻子离家出走而精神失常,抛下3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了,这一走就是28年,家人都以为他不在人世了。
梁某球拉着弟弟的手,说弟弟以前会讲话,这么多年流浪在外无人交流又加上精神疾病估计才失语了,老人边说边无声地流泪。
梁某东告诉工作人员,父亲梁小明的户籍多年前就被注销了,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父亲,突然哽咽,抬臂遮住眼睛哭了起来。梁小明则是沉默,偶尔露出微笑,被大哥牵着离开了救助站。从后来家属发来的团聚照片中看到,梁小明不再沉默,抱住多年未见的亲人失声痛哭。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做好对受助人员的关怀照料工作,疏解他们的心结,是救助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救助工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用一种善良去唤醒一种记忆,铺就温暖的回家路。”另一名工作人员也有感而发。
两地千里接力,护送年轻妈妈和新生儿返乡
“谢谢广州救助站、谢谢黄埔区民政,谢谢你们的暖心救助......”受助人员张某某带着新生女婴终于回到故乡时,与护送人员依依惜别。
2020年7月9日,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接收了一名由黄埔区民政局、联和街、区治安大队、联和派出所等部门从萝岗红十字会医院转送进站的特殊年轻妈妈。据护送人员反映,她于4月19日自行诞下女婴,随后四处游荡,无人陪同,被好心人报警送往萝岗红十字会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轻度精神发育迟缓,需要加以关注或治疗的显著行为缺陷”,所产女婴被送往岭南医院救治,经治疗,母女生命体征正常,故转送救助站帮助回家。
期间,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向张某某提供了新被服、衣物、鞋子,帮她理发,增加牛奶、鸡蛋帮助恢复身体。工作人员每天与她拉家常,谈心互动,但张某某戒备心较强,经常有不安情绪,每次只有片言只语,所获信息不多,张某某起初所报名字为崔连连,经公安查证,该人真名为张某某,河南濮阳籍。
于是,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安排了社工对其开展心理及情绪疏导,女区工作人员像对待女儿一样悉心照顾,逐渐取得了张某某的信任,获悉了她的家庭情况,最后,经联系张某某的母亲,证实了张某某身份,但其拒绝来广州接领。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又与河南省救助管理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协调,最后对接河南濮阳市救助管理站同意接收。
回家的路越来越顺了,但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因张某某没在医院产婴,未取得女婴身份证明,如女婴材料不足,无法护送。
为此,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立即商请黄埔区民政局协调,多部门联合召开现场会议,最终办理了张某某母女的DNA鉴定及女婴出生证。
7月24日8时,护送队伍正式出发。一路上,大家时刻关注母女情况,经过1500公里,于当天19时,护送小组与濮阳市救助管理站办理了张某某母女的交接手续,并有了开头温情的一幕。
分离20余年,贵州三兄妹终于团聚
“接到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的电话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今年5月9日,薛家兄妹终于再次见到了离家20余年的哥哥薛某,妹妹激动地说道,5月初,广州南岗街塘头市场边,有一位流浪乞讨人员身体不适,南岗街道工作人员发现后,拨打了110求助。
警察到来后,发现该人无固定居所,无身份证明文件,属于需要救助的流浪人员,同时有发热症状,为更好救治与核实身份,公安人员将其送到了广州市救助管理站。
该流浪人员名叫薛某,自述为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模糊记得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早年离家,在广州辗转流浪已有十余年,家中有兄妹三人,请求帮助他回家。
了解到基本信息后,救助站与警方合作,一方面根据信息迅速核实薛某身份,另一方面,为薛某办理入站,送至水电医院进行诊疗救治,并结合防疫要求,进行行程追踪与核酸检测。经诊断,薛某核酸检测阴性,未有新冠病毒接触史,属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发热,按症状入院救治。同时,通过公安人脸识别,确定了薛某身份。
令人惊喜的是,薛某与贵州省遵义市多年前的一个失踪人口高度重合,救助站工作人员看到了寻亲的希望。
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根据警方提供的户籍信息,立即联系户口所在当地的村委会,询问薛某家人情况,得知村里确有薛某其人,且薛家一家依旧住在村子里。村委会提供其家人的联系方式,工作人员备受鼓舞,顺利联系到了薛某的妹妹。
起初,妹妹不敢相信,哥哥那么多年杳无音讯,虽然从来未曾放弃,但能力有限,几乎不敢抱有再见哥哥的期待,父母每年过年时都会给哥哥留一副碗筷,今年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了。与此同时,广州市公安联系当地公安机关,由当地派出所采集其家属的血样和DNA,和广州市公安所采集的DNA信息进行比对,成功配对。
4月23日,救助站和妹妹联系,提供了薛某的视频,妹妹欣喜若狂:“就是哥哥!”在核实了薛某身份之后,5月6日,薛某家人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指引之下,前往当地派出所撤销失踪人口报案,办理户籍证明。
5月9日,大哥驱车千里来到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接回弟弟薛某。时隔21年,两兄弟终于再次见面,看着对方熟悉而陌生的脸,兄弟俩抱头痛哭,大哥还紧紧拉住救助人员的手表达感谢。至此,薛某终于和家人团聚。
记者了解到,在政府的扶持下,薛家正开展茶叶种植,薛某也跟着兄弟姐妹学习种茶采茶制茶手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