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景瑾瑾
日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咏春拳(佛山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和扩展项目名录共140项。记者从名单中看到,佛山咏春拳位于扩展项目中,类别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据了解,扩展项目是指该申报项目此前已进入上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而在后续一批申报时,由于申报地区和单位不同,只能以扩展保护单位的形式将其申报项目作为扩展名录项目。记者查阅发现,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便有咏春拳,申报单位和地区为福建省福州市。
有着“武术之城”称号的佛山,武术作为其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灿烂多姿的风采。记者从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佛山咏春拳是南拳著名拳种,是清同治年间由梁赞综合南派功夫整理定形,集快拳、短刀、长棍和近打于一体的南派实用武术。佛山咏春拳特点是近身搏击,短桥窄马,招式灵活,以快打慢,借力打力,以柔制刚。主要套路有小念头、寻桥、标指、八斩刀、六点半棍法。训练方法有徒手搏击、木人桩法和黐手,以耕、拦、摊、膀、伏为主要手法,以钩、针、弹、踢为主要脚法,擅发“寸劲”,攻防兼备。
佛山咏春拳经历数代传承,枝繁叶茂,传人遍布佛山、广州、鹤山、中山、香港、澳洲、欧美及东南亚各地,名家辈出,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武术之一,习练者达数百万人。名家辈出,民国时期有著名的阮奇山、姚才、叶问并称“咏春三雄”;功夫之王李小龙师承叶问成就时代不朽传奇。
据悉,佛山咏春拳2012年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建立了完整的资料档案。仅佛山市咏春拳协会核定登记的咏春拳馆就有193间,习练者数十万人。近年来,佛山市、区、镇三级每年年举办咏春拳比赛50多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