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华工等多所高校发布本科招生章程,今年有这些变化→
2021-06-10 23: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调剂范围扩大;选考英语有“压倒性优势”,选考物理或“吃香”……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龚无忧 卢超情 孟晓冰

近日,各高校2021本科招生章程陆续公布,涵盖招生计划、录取规则等重要信息。作为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招生章程具有极强的规范作用。同时,它也为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科学填报志愿提供了权威参考。那么,今年的高校招生章程有哪些特点?

调剂范围扩大

在高考统招批次的录取中,鉴于部分专业的培养特殊性,此类专业原则上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不纳入调剂范围,如护理学、外语类等专业。但今年,部分高校对此进行了调整。

2020年,复旦大学高考统招批次的俄语、朝鲜语、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医学、护理学专业仅对有专业志愿的考生进行录取,且入学后不实行校内转专业政策。2021年,复旦仅对俄语、朝鲜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进行了志愿填报与转专业限制,未对法医学、护理学专业作说明。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对记者表示,未作说明的专业无特殊限制。调剂专业范围扩大后,未填报专业志愿的考生也有入读法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可能。

在中山大学2020年的招生简章中,有“医学类只录取填报有该类志愿的考生”的说明。今年,中大仅对护理学专业有同样要求,报考中大但未报考医学类专业的考生有调剂到其他医学类专业的可能。

还有高校对专业调剂提出了加试要求。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就对录取至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的考生,入校后需加试素描。素描成绩不合格者将参照学校当年各专业在生源地录取分数线及考生高考志愿,依据高考文化成绩,按照高分转低分的原则结合招生计划数,调入新专业。不同意学校安排者予以取消入学资格。这点华工与去年保持一致。

选考英语有“压倒性优势”,选考物理或“吃香”

目前,有少数高校已经针对“3+1+2”省份考生发布了专业目录。同时,大多数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对外语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相关规定,广东考生外语选考语种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的一种。

但在多所重点高校公布的2021年招生简章中,学校都明确限制非英语考生报考外语类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华南理工大学则明确提出:广州国际校区招生专业主要采用英语授课,非英语语种考生须慎重报考。

部分高校虽未在报考时设置外语语种限制,但要求考生在入学后主修英语。上海交通大学除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所属专业、日语、德语等专业外,其他专业学生均需主修英语。北京外国语大学明确表示,除英语专业外,其他外语专业在报考时无语种限制,但学生入校后第二外语均为英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外语类专业及非外语专业均开设英语必修课程。

中山大学所有招生专业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除外语类专业,其他专业主要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深圳大学英语专业仅招英语语种考生,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专业招收本专业语种与英语语种考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校方提醒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同时,广东今年是新高考首年,目前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对考生专业提出了明确的选课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对一些传统“理科”专业除了要求选考物理外,并不对另外两科有限制。例如数学类、物理学类、计算机类等等,即如果考生剩下两门选择了传统文科科目“政治”“地理”,也照样可以报考。这也表明传统的理科专业也对拥有丰富文科素养的考生亮起了绿灯。

同时,医学类等专业要求选考生物或化学就显得在意料之内。此外,护理学、经济学类允许考生选考物理或历史。而传统文科类专业如中文、历史则并未对物理类考生开放。

深圳大学今年取消了提前批,全部放在普通批招生。今年深大计划历史类招收1364人,物理类招收2952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深大“文科类”专业向“物理”类考生有所倾斜。例如新闻传播学类、法学类、外语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等,选考“物理”考生均可报考。由此看来,选考“物理”的考生或许“吃香”,选考“历史”的考生则可能会“压力山大”。

同分“撞车”,综合素质评价比较重要

高考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同分考生的竞争尤为激烈,高校在调档时将从多方维度考察投档分数相同的考生。

在多数综合类高校,录取同分考生将优先参考其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清华大学在招生章程中说明,对于投档分数相同的考生,学校将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也把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同排位考生录取专业时的参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虽未对优先参考条件做统一要求,但根据“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同分排序”,都将优先参考广东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在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理工类高校,同分录取将优先考虑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的数学成绩。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也将优先考虑考生的数学成绩。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则重点关注同分考生的的外语成绩。

华南农业大学在考生同分时采取历史类考生按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成绩,物理类按数学、语文、外语、物理成绩的方式择优录取。深圳大学则按语文加数学总成绩、语文和数学两门中的单科较高成绩、外语成绩、其余科目中单科较高成绩的排序进行同分考生录取。

不同类型高校对同分考生的考察维度与专业要求息息相关,考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报考,扬长避短,实现分数“最大化”。

高校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不少高校的招生章程,都体现出了高校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

2021年起,中山大学将对新生进行大类培养,考生可报考18个大类专业。除外国语言文学大类,其他按大类专业录取的学生,第一学年结束时可根据自身意愿,结合就读期间学业表现、高考成绩,在招生大类的专业内进行专业分流。这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大一“厚基础、宽口径”的集中培养,打牢基础,扎好马步,在专业分流时做出更科学的选择。

今年起,华南农业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的学分互认校际联合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行“1+2+1”模式(“1”指在澳门科技大学,“2”指在华南农业大学培养)。深圳大学则顺应广东省以学院(部)为单位设置专业组的趋势,实行“小类+专业”招生,新增卓越班等,增加考生自主权,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相较国内传统高校,中外合办院校办学历史短、院系设置少。但近年来,中外合办院校也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新设学院与专业,为考生提供多样化选择。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新增医学院,首年招生专业为临床医学,采用“1+5”的六年培养模式。学生入学第一年为医学预科,重点加强通识教育,英语能力训练、数理训练、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及部分医学课程,第二至六年学习内容包括核心医学课程、实习实践,通过全面扎实的训练,努力培养具有领导力的卓越医学人才。

今年各高校不断开设新专业,预示了社会对这些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的迫切。“大类”“小类+专业”的招生模式、“1+2+1”“1+5”的培养模式也反映出高校在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上的不断试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资料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