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支援东漖社区医疗队员 陈壁珊
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慧
5月29日,我所居住的芳村花园开始实施封闭管理,作为医护人员,我非常理解这个举措对于快速控制疫情蔓延的意义,我更想为抗疫工作出一份力。于是,第二天在小区报名做全员核酸检测志愿者,协助居委开展工作。
5月30日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组建支援东漖社区医院医疗队驻点开展医疗工作,驻点就在芳村花园。我是医院心内科的护士、驻地离我家近,我便就地加入了医疗队,成为最早一批抗疫小组成员之一。当天晚上便开始参加值班,负责配合医生上门诊疗、采集核酸、送药上门、必要时转运病人至医院诊治等工作。
由于小区封闭,当居民出现身体不适,但却无法外出就医,只能求助“120”。跟随120出车,最多一天达15次,值夜班的时候,最多出诊也有10次,基本没办法按时吃饭和休息。
记得有次夜班,我们运送一位高风险区域39+先兆临产孕妇至荔湾区妇幼保健院,运送封闭管理区域肺癌晚期伴发热、神志不清患者至慈善医院,当时因为情况紧急,我和两位值班医生充当运输队员,推车车床,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几百米冲刺到小区门口的救护车,与时间赛跑……顺利交接的一刻,我大舒一口气:这一次的奔跑,也许又救回了几个生命。
每天虽然奔波忙碌,但市民们的理解和感谢尤其令我们感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4日我们接到西朗一位下肢骨折居民的求助,因为石膏包扎压迫、肿胀发黑,家人担心坏死,心急如焚。接到任务,我们即刻出发,但由于管控封路的原因,救护车只能绕道而行,耽搁了一点时间。司机大哥载着我们到达目的地时,看到居民拄着拐杖已经在路口等着了。当时天还下着雨,拄着拐杖多不容易。此情此景,我们一行几人都红了眼圈,但更感谢居民对我们的信任及包容。
为防疫需要,医疗队所有队员入住指定酒店,虽然医疗队驻地就在我家附近,但为了防止感染风险,我只能和家人暂时分开,数天没有回家,但家人却是我坚强的后盾。一开始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没有告诉家里人在医疗队支援的信息,但当妹妹发现后,家族群里立刻发来了各种鼓励、加油的话语。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没想到这次抗疫工作中,我五过家门而不入。6月3日,接诊任务次数骤增,我需要连续出诊芳村花园5次。当我穿着全身防护服多次往返自己家门口时,我内心百感交集,我知道此刻正读高一的儿子在家里上网课,老公可能在家里忙着家务,一门之隔,我们却不能相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