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建五横五纵三联,千年客家古邑加速融湾丨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2021-06-08 09:5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河源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内陆的黄金通道,成为珠三角要素资源外溢与产业延伸发展的大腹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陈骁鹏 通讯员 陈殷

近年来,随着紫惠高速(河惠莞高速惠州到河源紫金段)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河源,高速公路网络逐渐完善。距离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越来越近,河源的文旅资源在大湾区的地位逐渐凸显。

紫惠高速(资料图)

每到假期,来自大湾区的游客纷纷走进位于河源的千年古邑佗城,在学宫和考棚中,实地了解科举制度下童生苦读十年、一步步到进士的蜕变;到龙川县福建会馆,领略香港秘密大营救背后的惊险与刺激;到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感受乡村振兴大旗下,风拂过荷花池、鱼儿畅游的愉悦幸福;

到河源国家高新区,寻觅当代生活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与突破;到河源市恐龙博物馆,在现实版“侏罗纪世界”中解开远古密码……今年“五一”假期,河源市共接待外来游客56.68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78.02%,旅游收入33879.55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9.97%。

路通财通,道路交通建设不仅利好文旅市场,更带来了资源的流通和诸多大项目的流入。“十三五”期间,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768.6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02.74亿元,年均增长5.2%,8个工业产业共建园区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动工及投产项目727个,基本实现工业项目进园区。

据介绍,河源将提升“融深”“融湾”质量效益,争当融入大湾区生态排头兵,充分发挥区位、区域、生态、深圳对口帮扶和全面合作等比较优势,加速提升壮大自我发展能力,优化对接省“12312”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构建与“双区”“水陆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据统计,至2020年底,河源建成了河惠莞、粤赣、大广、武深、汕昆、长深、汕湛7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2公里,全省排名第4;密度达4.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排名第16,全市基本构建形成“四纵三横”高速公路路网架构(四纵:河惠莞、粤赣、大广、武深高速,三横:汕昆、长深、汕湛高速),南通珠三角、北联赣西南、东承粤东粤北。

河源交通四通八达 陈仕平 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源定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在赣深高铁河源东站建设现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施工。路枕上的钢轨已就位,候车大厅初具雏形。

作为全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的重要一段,赣深高铁广东段贯穿省内河源、惠州、东莞、深圳4市,拟于今年下半年建成通车。按照设计的350公里时速计算,建成通车后,河源将顺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交通枢纽位置逐渐凸显。

在高速公路建设上,河源目前正全力构筑“米”字形对外通道格局,加快推进“五横五纵三联”高速公路网建设。

“十四五”期间,将重点规划建设河(源)惠(州)汕(尾)高速公路(河惠汕高速已纳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广州至紫金高速、深圳至河源高速、梅(州)河(源)韶(关)高速、紫金至惠来高速以及长深高速公路河源热水至惠州平南段改扩建工程、龙河高速公路和平上陵至东源热水段改扩建工程。

2021年06月08日羊城晚报A8版报道

沿着高速布局产业带

河源“米”字形通道拓宽振兴路

随着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河源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要素聚集。俯瞰河源山河,延绵的粤赣高速犹如活跃的“大动脉”,连接了河源高新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湾区城市的产业资源要素互通,为河源国家高新区今后的产业集聚带来了交通便利和洼地效应。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加速推动河源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生活圈”,河源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内陆的黄金通道,成为珠三角要素资源外溢与产业延伸发展的大腹地。

看农业
“四大精光村”华丽转变村集体收入增长近10倍

从紫惠高速管理中心出发,沿着广龙高速在九和收费站下高速,顺着340省道向前,只需10分钟车程就能到达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

这里曾是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2015年村集体收入仅34000元(包括30000元上级支援款项),没有规模种养业,年轻人多数在外务工,生产、生活、文化和教育等公益设施接近空白。当地村民曾自嘲为“四大精光村”,即人、财、产、业“四大精光”。

2016年5月起,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定点帮扶下,金光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3.4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35.5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500元提升至2019年的20114元,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初步形成十里柚廊、村长伯伯、荷鹭欢乐谷等五大产业。

“在高速公路通车之前,金光村就像一个断头村,仅靠省道S120与外界联系,交通十分不便。”九和镇镇委书记刘俊锋介绍,自紫惠高速开通以来,金光村的区位优势显现出来:这里离紫金县城40分钟路程,到惠州市区仅需要30分钟。

“依托高速公路横穿镇内的优势,九和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在荷鹭欢乐谷里,荷花已悄然开满池塘。碧水盈盈,荷叶田田,间或一抹粉红乱入绿叶中。微风拂过,暗香浮动,鱼儿探出头、互相追赶嬉戏,显得活泼灵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这里距离4A级景区御临门风景度假区仅有10分钟车程,现在还未开园,就有不少游客从御临门到此观光。”荷鹭欢乐谷负责人戴逸尘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他本是金光村外出工作大军中的一员,在外从事工程建筑行业,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金光村越建越美,道路交通越来越便利,目睹家乡变化的他于2018年返乡创业。

荷鹭欢乐谷将于本月正式开园,目前已为村民提供了2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李智深回乡就业前在广州务工,每月收入3000元。2018年,经过荷花种植培训的他留在村里工作,现在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李智深表示,村里道路宽了,村民钱包鼓了,环境也越来越美了,还可以照顾好家里人:“幸福感满满!”

放眼整个河源,金光村的蜕变仅仅是该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0年全市新增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568户107372人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25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完成脱贫退出手续,通过省收官考核验收。

看文旅
IP赋能带动文旅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五一假期,河源市共接待入市游客56.68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78.02%(过夜游客8.50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3.52%;一日游游客48.18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89.15%);旅游收入33879.55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9.97%。

其中,河源恐龙文博园(含河源市恐龙博物馆)接待52076人次,较2020年同比接待人次增长601.64%。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华恐龙之乡,河源自发现恐龙足迹起就倾尽全力将其打造为全市的文化IP,相继推出了河源专属恐龙包、恐龙摆件、恐龙玩具及恐龙邮册等多种恐龙主题文创产品,广受欢迎。

现在,河源市恐龙博物馆也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热门打卡点。相关负责人、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介绍,‌‌现河源市恐龙博物馆内拥有18000多枚恐龙蛋化石。早在2004年,河源就以10008枚恐龙蛋的数量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除了文创产品外,河源还拍摄了两部恐龙主题动漫微电影,今年计划推出6集恐龙动漫微纪录片。

在恐龙文化IP加持下,河源的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广受湾区游客欢迎。“我们这的停车场大概可以容纳260台车,‘五一’期间车辆非常紧张,多数为广州、深圳和惠州车牌,他们到河源的时间均在一个半小时内,这都得益于高速的开通。高速没开通之前,广州到河源需要五到六个小时‌‌;现在最近的高速口离博物馆仅需要5分钟车程,极大促进了文旅服务的发展。”杜衍礼说。

沿着长深高速往龙川方向直行,在龙川东收费站下高速,10分钟的车程就可以抵达河源龙川福建会馆。1941年12月,香港全面沦陷,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抗日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急需转移。河源龙川福建会馆成为大营救重要中转站,见证了香港秘密大营救的历史。

如今,河源龙川福建会馆已成为大湾区热门的红色打卡点,梅河高速、河惠莞高速和汕昆高速环抱着它。该馆馆长黄跃介绍,馆内接待人数每年都在上升,年接待量已突破5万人,今年已接待游客超万人,大部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大湾区城市。

河源龙川福建会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摄

位于龙川的佗城也是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它是岭南最古老的一座古城,史称“百粤首邑”,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1941年为纪念龙川首位县令赵佗而易名为佗城。

在佗城,学宫与考棚(广东省现仅存的唯一科考场所)再现了中国封建科举制度考试的情景,被誉为“科举文化之窗”,现已成为人们探寻文化印记及中小学生研学的热门景点。佗城镇镇长杨思介绍,今年以来,佗城已经接待周边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超过8万人次。

看工业
紧邻3个高速出入口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2003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家国家级高新区——河源高新区正式成立。同年,高新区边上的惠河高速开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向这里汇聚,目前高新区正在向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高新区周边已有粤赣(惠河)、汕湛、广河3条高速公路环绕。”河源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志中表示,高新区方圆1公里内有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便利的交通对高新区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

除高速路外,多条铁路贯穿全区,赣深高铁即将通车,高铁站距离高新区只有约10分钟车程,惠河城际轻轨也即将动工建设,高新区将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高新区也是利用这个便利来布局产业带。”

河源高新区内企业正在生产中 河源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统计,现河源高新区聚集了350余家投产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19家),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9.5亿元,同比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105.9亿元,同比增长5.6%;税收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9.4%。

手机产业是河源重点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河源有望成为全国位居前列的重要通讯终端研发制造基地。”陈志中表示,近年来,河源抓住产业转移和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不断强化与深圳、东莞等手机生产基地的产业共建,目前集聚了中兴、西可、华冠、卓翼等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及配套企业50多家,构成了整机、显示屏、电池、PCB、摄像头等一条完整的通讯终端生态链,实现了“平台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高新区内有85%的企业来自深圳,同时还与深圳合作共建了河源首个国家级孵化器——深河金地创谷。陈志中介绍,目前,深河金地创谷入驻有深圳大学研究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省研究院河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有动进智能科技、盛商互联科技、宏威环保新材料、安和瑞福信息技术、恐龙蛋创业咖啡等入孵项目。

“目前,河源还在加快建设一批高新技术试验地和成果转化地。未来,河源将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设备、手机与新型智能终端、高端半导体元器件等产业,力争到2025年建设成为世界高端化新型智能终端制造高地和产业集聚区。”陈志中说。

数据说

●目前,河源已建成河惠莞、粤赣、大广、武深、汕昆、长深、汕湛7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7公里,全省排名第4;全市基本构建形成“四纵三横”高速公路路网架构,正加快推进“五横五纵三联”高速公路网建设。

●“十三五”期间,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768.6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02.74亿元,年均增长5.2%,8个工业产业共建园区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动工及投产项目727个,基本实现工业项目进园区。

●五一假期,河源市共接待入市游客56.68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78.02%(过夜游客8.5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3.52%;一日游游客48.18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89.15%);旅游收入33879.55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39.97%。

●2020年河源新增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568户107372人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25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完成脱贫退出手续,通过省收官考核验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璇
执行统筹:马汉青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