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迎来新变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2021-06-07 21:4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珩 通讯员 穗发改宣 穗规资宣
图/受访者提供

6月7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根据《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实施方案》,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将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根据《实施方案》,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将建立碎片化土地置换、连片整治整合制度。依托集体土地整备平台,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碎片化土地置换、整合和整理开发,统一招商。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探索建立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或低效的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机制。探索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型机制,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地。

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还将建立健全入市制度体系。制定入市配套文件,完善出让、出租、作价出资(入股)、转让、抵押等配套制度,逐步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所有权房地一体、分割转让。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和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以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为导向,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入市监管服务机制。

从化鳌头镇全域列为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鳌头镇中塘垦造水田项目

记者了解到,目前,从化区鳌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期将持续3年,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期拟为5年。试点期内,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与在编的区级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合理优化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各类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进一步保障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落地,解决跨镇域优化布局,促进土地要素流动,弥合从化区南北差异,实现共享共赢。

从化区拟打造成为面向世界的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碳中和”先行区、中国县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将鳌头镇打造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村美镇旺、宜居宜业的最美从化西部“门户”以及“国家大都市近郊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

增城新塘镇上岭村引进优质万达广场项目

记者还获悉,增城区政府主动介入新塘镇上岭村210亩留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开发,对210亩中的146亩用地进行收储作为居住用地公开出让,将另外64亩划拨给新塘镇政府,规划为商业综合体项目。政府引进优质万达广场项目,村集体和万达签订租用协议,租赁期限为20年,由万达向村集体支付租赁租金,约定第一年租金2990万元,每5年为一个租金调整周期,每个租金调整周期的年租金比上一个租金调整周期年租金递增10%。租金由原来未开发时的每年约2万元/亩大幅提升至8万元/亩,20年租期内累计租金高达7.15亿元。

通过对留用地重新规划开发,村集体留用地所有权发生变更,但村集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享有返还或回购部分物业的自主经营权和收益,既获得实物补偿,也有长久的租金收入。万达广场已经成为增城开发区和新塘镇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综合服务中心,开创了农村留用地开发利用的新范本。

花都赤坭镇引入校企合作模式

在花都区,赤坭镇剑岭、锦山经联社农村集体建设留用地开启了花都区首例“村-企-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拟引进国内外知名公、民办品牌学校、国家“211工程”“985学校”附属学校或省市名校,按照不低于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一所民办学校和幼儿园。

项目于2020年7月启动交易立项,地块面积57524平方米,采取合作建设的方式,合作期限40年,交易底价为56元/年/平方米,每五年在上一期租金基础上递增12%。交易现场竞投激烈,经过49轮的出价,广州建本置业有限公司最终以128元/年/平方米的价格竞得,竞得价比底价增加72元/年/平方米。合同总金额由1.95亿元增至4.45亿元,增加2.5亿元,增幅达到129%,将为村社集体平均每年增加收入共1100多万元。其中,增收最显著的是剑岭村第九经济合作社,每年通过该项目平均增加收入297.27万元,社员平均每人每年将可增加年终分红1万多元。

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教育用地项目的顺利开发,与周边的培正商学院、民航学院结合,将使赤坭镇及周边地区形成规模化教育产业集群,有力带动各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从化出台“点状供地”操作指引

此外,从化区为破解开发利用的瓶颈,还出台了《乡村产业“点状供地”操作指引》,按照项目建筑占地范围进行点状规划、点状报批、点状供地,极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西和村和营天下项目为例,点状用地项目总面积约333亩,新增城乡建设用地仅约22亩,保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不直接固化地面、不改变土地用途的生态景观、栈道、观景平台、公共厕所、停车场等乡村产业配套的基础设施按照生态保留地进行管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