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理热线开通!专家教你提高心理免疫力
2021-05-30 20:4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不同区域人群,也有不同心理防疫要点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实习生 洪静
通讯员 傅文臻

重点区域市民在隔离期间如何缓解紧张情绪?面对疫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支援?临近考试,学生、家长应如何应对疫情相关心理问题?

5月29日,广州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通告》。当日,广州市卫健委发布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020-81899120、020-12320-5,为市民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该热线负责人,了解目前热线相关情况,为市民给出心理健康建议。

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团队成员

近日来电量明显增加

“这两天疫情相关的热线来电量,出现了明显增加。甚至有些是前两天发现自己健康码变成黄码后,来电咨询应该如何处理的。”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部门主任魏华林是热线负责人,她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疫情,会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是正常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心理防御状态。这主要是源于我们对个人生命的重视与关心。”

魏华林表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基础的是保持温饱的生理需要,其次就是安全需要。“所以首先要正视这种情绪,不要对自己的焦虑过于担心。同时也要注意积极的心理应对,提高心理的‘免疫力’。”

不同人群有何心理防疫要点?

本次广州疫情实行分级分类防控,魏华林表示,其实心理防疫对不同状态人群也有不同要点。

对于目前隔离在家的重点区域市民,除了要注意做好消杀等个人防护,因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改变、活动相对受限,也会带来心理压力,同样要注意防护。

根据去年防疫期间心理支援的经验,如果居家隔离时间较长,很多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矛盾,容易被激发、暴露,因此今年也需要提早预防。尤其目前许多学生可能要居家上网课,“如何解决‘神兽回家’的问题,相信学生、家长今年应会更有经验。学生或家长如果遇到相关疑问,欢迎随时拨打我们的热线。”

对于非重点区域的普通市民,目前大部分人已自觉进入一定程度的社交受限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往来,加上对疫情进展的关心,不少人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应激状况。魏华林表示,这其中大多数是由于信息过载等因素引起,可以进行相应调节。

是否需要心理支援?可随时自我评估

“去年疫情期,疫情专线一天的接线量,可能比别的热线一个月的接线量还要高,今年我们已经根据去年经验,做好了相应准备。”魏华林表示,市民如果感到焦虑,也可先进行简单的自我心理评估,再进行相应调节。

有没有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这些情绪是否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是否在自我调节的范围内?如果以上问题答案是有,可以尝试对自己的情绪从0到10进行评分。

“如果情绪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可以尝试将焦虑恐慌调节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明显,或焦虑、恐慌持续上升,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就需要考虑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

定时定量获取权威信息,避免信息过载

如何积极进行自我调节?魏华林给出三点建议。

首先,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刷信息停不下来,就要注意,适当减少关于疫情信息的获取量。每天可以固定一、两个时间点,获取一定量的疫情相关信息,且是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过多摄入疫情相关信息,会产生“信息过载”,不仅会增加自身焦虑,更可能导致他人的焦虑也进一步上升。

其次,保证正常作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持正常工作和学习节律。对于居家隔离的市民,魏华林建议,可以回顾去年疫情居家期间,自己的成功应对经验,缓解焦虑。

此外,可以借助兴趣爱好或适当运动,让自己在条件允许下尽量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考试季,学生、家长要注意!

临近考试季,此次疫情对学生、家长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少学生已经按照相关防控措施,封闭住校或在家上网课。

“否定、愤怒等情绪并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应对,而接纳已发生的事实更为重要。现在应该思考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而家长应该尽可能避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学生身上,以免进一步加重学生的焦虑。”魏华林提醒,当下,学生和家长都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疫情阶段的学习。(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