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昆明市整改工作第一阶段新闻通气会,通报昆明市立行立改、坚决整改的成效和阶段性进展。
滇池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头等大事来抓,在推动“六大工程”(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清淤工程、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工程)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又研究提出“四个治滇”(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推动“六个转变”(推动工作内涵由单纯治河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治理升华、工作范围由河道单线作战向区域联合作战拓展、工作方式由事后末端处理向事前源头控制延伸、工作监督由单一监督向多重监督改进、保护治理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共治转化),滇池保护治理成效逐步显现。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滇池全湖水质从2015年的劣Ⅴ类好转为2020年的Ⅳ类。
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成效,但昆明市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今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昆明督察,深刻分析了滇池保护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特别是5月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云南省昆明市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典型案例,严肃指出昆明在滇池保护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坚决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昆明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相关部门、县区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昆明市晋宁区成立执行工作组,迅速开展整改。近段时间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十多次带队到现场督办、召开专题会研究整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单位,把问题压实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个人,推动真正整改、坚决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
目前,各项整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计划今年9月底前,全面拆除长腰山滇池一级保护区内与滇池保护治理无关的所有建筑物,并完成复绿工作。
对长腰山二级保护区限建区已批未建的共计390栋建筑全部停建,同步开展应急复绿,截至目前,长腰山片区总计种植植被约24.8万株。已拆除长腰山滇池二级保护区内山脊线以北(面滇区域)已批在建的47栋建筑,正在拆除已建成的36栋建筑。
昆明市长腰山滇池三级保护区内所有项目全部停建、停售,依法依规进行适建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分门别类提出整改意见。
铭真高尔夫球场立即退出一级保护区,截至目前,已彻底铲除铭真高尔夫球场在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的全部5个球洞(果岭)、球道、发球台在内的所有球场设施,以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全面完成该区域的生态绿化恢复。全面清除球场形态和功能,对铭真高尔夫球场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外的13个球洞(果岭)、球道和发球台等设施,以及硬化道路、违法建设的高尔夫球场会所、场内休息屋已全部拆除。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对整改区域进行了全面接管,对该球场进行全过程、全时段监管把控,确保生态修复及绿化管养成效。
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佳晨表示,下一步,昆明将深刻汲取教训,按照“退、减、调、治、管”的要求,深入推进“湖泊革命”,彻底改变“环湖开发”“环湖造城”格局,让湖泊休养生息,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依法治湖,科学合理划定滇池一、二、三级保护区,特别是严格规范二级保护区限建区内建设项目,坚决实行顶格执法监管,坚决杜绝督察指出的问题再次发生。
坚持规划引领,树牢“离湖布局、远湖发展”的思路,认真编制好《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滇池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2020—2035年)》,完善《昆明市环滇池空间形态与城市天际线控制规划》,明确滇池流域发展“天花板”,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狠抓环湖截污,实施环湖截污工程闭合行动和面山截洪工程,推进主城二环内老旧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不让污水流入滇池。加强美丽河道建设及支流沟渠综合整治,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注重举一反三,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对环滇池周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全领域、拉网式的彻底排查,严格按照《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认真核查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坚决清理整顿违法违规、“贴线建设”项目。
对滇池一级保护区内所有与滇池保护无关的建(构)筑物,一律全面拆除;对滇池二级保护区内所有“打擦边球”搞房地产的项目,一律从严整顿;对滇池三级保护区内“贴线建设”的项目,一律依法依规严格控制,坚决削减总量,降低开发强度。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