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集体创作“红色文学剧本”:《我的母亲》献礼建党百年
2021-05-21 21:2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基金党委尝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文艺创作相融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芝娜
图/广州基金提供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党史、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一个由广州基金员工共同创作的红色文学剧本《我的母亲》正式出炉。这是广州基金党委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文艺创作相融合的又一尝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广州首部集体创作的“红色文学剧本”

《我的母亲》以近代广州百年历史为底色,描绘了百岁老人方慧萍一家在时代巨变中的浮沉与奋斗,传递实现“小人物的中国梦”过程中的信仰力量,呈现一幅跨越百年的中华民族复兴画卷。

该剧本分上、下两部,共100集,约50余万字,创作历时近两年。剧本共4个章节,分别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时期4个历史阶段。剧本以主人公方慧萍的一生为主线,讲述她历经各个历史阶段,始终怀着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实现理想的故事。

方慧萍的原型是一位名叫杨爱兰的百岁老人。杨爱兰的父亲杨殷在1922年入党,变卖家产支持革命,参加了广州起义。杨爱兰从小跟着父亲革命,历经坎坷,信念不移,在94岁高龄时毅然于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将杨爱兰一生爱党爱国的故事,用“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出来,经过集体智慧的再创作,兼具故事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主人公原型是一位百岁老人杨爱兰

集体创作形式创新

广州基金在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创作、讲座剧情的过程中,也构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党史的平台,让每个人在群体互动中反复地重温党史,感悟其中的思想伟力。

公司党群工作部的温寿南是创作组主要成员之一,他表示:“通过创作这部文学剧本,我们更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更能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用员工感动的红色故事讲述党史,实现党史理论大众化,这样更通俗易懂,更能入脑入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创作过程让广州基金员工经历了一次生动而有效的党史学习,有力提升了党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和感知度。

据悉,《我的母亲》话剧的编排工作近日已经启动,未来将在大舞台上演出,主题曲创作也在密锣紧鼓地进行中。

集体创作红色剧本,成为学习党史的新形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