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讨债”罗生门:游走于灰色地带,市值管理污名化
2021-05-17 10:23 证券时报
中国证监会表示,依法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中源家居等股票行为立案调查

前私募冠军叶飞依靠单枪匹马,掀起资本江湖的一场腥风血雨,使“市值管理”的利益链条从灰色地带走到聚光灯下。

中国证监会5月16日表示,依法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中源家居等股票行为立案调查,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包括恶性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在内的各类重大违法行为。

“原本以为随着注册制的到来,‘庄股时代’越来越远,但市场仍有‘黑庄’存在,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进行非法勾当。”谈及叶飞的爆料,总部位于北京的某大型投行人士王灿(化名)对记者表示。

在王灿看来,叶飞隔空喊话中源家居“讨债”的本质,表面是作为中间人与盘方之间的利益纠纷,实际上折射出部分A股公司“伪市值管理”的黑洞。穿梭其间的,既有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方,盘方、中间人、基金、券商资管等多方的利益纠葛,更可能有不为人知的灰色地带。比如,为何公募也调仓转战小盘股市值管理?期间会否穿插股票操纵和内幕交易?这一模式还会牵出多少公司主体?系列疑问有待揭开。

中国市场学会委员付立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市场的不规范操作,正在使市值管理出现污名化趋势。“市值管理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需要防止短期化、过激化和泡沫化;另一方面也有待正本清源,防止失序。”

操盘模式拆解

“先由中介跟股东方谈好出资金额、收益分成等安排,随后资金方买入股票锁仓。”王灿拆解叶飞本次曝光材料中所透露的市值管理模式时,向记者分析,“锁仓的目的是减少流通筹码,以便减少股价拉升时的抛压盘,减小资方后期对股价运作的阻力,最终实现股东的套现和收益的分成。”

按照叶飞的爆料,部分公募基金在锁仓和接盘等环节也扮演了部分角色,因此市场认为不排除获得收益分成的可能。毕竟,卷入风波的上市公司普遍质地一般,市值偏小,流动性较差,此类标的通常并不能进入公募、私募等机构的核心股票池中。不过公募基金建仓这样的股票,往往会衍生出风控和违规问题。因此,不排除灰色交易的可能。

虽然在爆料中没有提及,但是有资深市场人士按照逻辑猜测,不排除部分股东参与其间的可能。华南地区某私募人士就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认为存在如下可能:上市公司大股东运用信息优势,利用“马甲”低位建仓,伴随利好高位出货。不巧的是,赶上了A股大市调整,尤其是不少小盘股遭到市场抛弃,没法彻底把货卖掉。于是引入公募等资方把货接走,同时获得相应收益分成。

叶飞在上述流程中所扮演的更像是“掮客”角色。按照叶飞最新介绍的中源家居市值管理违约的来龙去脉,申万宏源某营业部人士是他的上家,找到他希望能够帮忙联系资金方进场拉升股价,约定资金方出资1000万可以获得65万元的好处费,叶飞作为中间人的好处费是5万元。而叶飞的下家则是原恒泰证券人士。不过最终中间人只给了叶飞10万元,并没有给尾款,且这笔钱直接给了下家。

不过在被叶飞曝光的本起市值管理案例中,却出现中间人与上市公司互撕的奇葩现象,这在此前极少出现。毕竟,一旦互撕,上市公司、中间人、盘方都会受到波及。而且此前还有证监会对蝶彩资产、谢风华、阙文彬操纵*ST恒康股价案作出行政处罚所形成的震慑效应。

对于这一罕见情况,前述私募人士认为,从结果来看,在流动性掣肘下,接盘方不仅分成没能兑现,而且还出现了“马甲”继续砸盘的情况,这倒逼叶飞和公募把甲方股东拖下水。

对于这种市场猜测,王灿表示,“从以往来看,打着市值管理旗号坐庄操纵市场的情况确实存在,但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如今已经收敛很多,互撕的情况就更为少见。即便最终中间人、上市公司、股东方等出现了一定利益牵扯,也通常会私下解决,不会主动曝光,大家更像利益共同体。”

这种“共同体”的合作模式,在实际运作中也有所反映。有接近叶飞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叶飞团队也曾有过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案例,但是从来不触碰ST和可能被交易所ST处理的股票,这一方面是基于公司质地和流动性的考量,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基金不把此类公司纳入股票池的考量。

会否牵出更多悬案?

前述接近叶飞的人士表示,出生于1979年的叶飞混迹私募圈十余年,所熟知的A股公司数以百计。按照叶飞的性格,以及在直播中放言“依靠打赏数额来决定是否继续曝光”推测,不排除后续会牵出更多类似“市值管理”相关主体、标的和参与方,进而形成更多的市场悬案。

在5月9日的首次开怼中,叶飞曾表示,如果中源家居董事长、董秘等不及时联系他,不认真处理,而是赖账或者继续骗他,他将向中国证监会实名举报……上一个实名举报的是ST华钰,已经被证监会调查,ST了,你们要是想成为ST那就走着瞧吧。

叶飞对记者介绍,早在2020年和2021年之交,他就举报了ST华钰总经理徐建华涉嫌非法推荐股票和涉嫌操纵股价,致使他损失巨大。“徐建华是否涉嫌非法推荐股票,是否涉嫌操纵股价,请相关部门核实,还我客户一个公道。”叶飞还向记者展示了西藏证监局举报材料接收单和受理告知单。

同时,叶飞接连点名了多家其他公司,包括爆出维信诺和昊志机电也跟其打过交道。对此,两家上市公司均表示未接触过叶飞,不存在相关情况。此外,叶飞还在直播中表示,手中还拿着东方时尚、*ST众应、维信诺等18家公司坐庄的证据。叶飞称,今创集团不久前也找人坐庄,但他并未参与。

王灿担心,如果叶飞掀起的“市值管理”事件再继续下去,不排除会出现一些“黑天鹅”。比如,会否对基金赎回带来压力?对市场信心带来冲击?因此他期待监管机构介入进行深度调查。

实际上,对于叶飞的爆料,监管介入和回应堪称神速。虽然5月9日叶飞声称“将向中国证监会实名举报”还没有落地之前,交易所就发函要求上市公司核实,证监会5月16日也表态,“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包括恶性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在内的各类重大违法行为。”

如今的叶飞,将自己视为“中国股市扫黑除恶的吹哨人”,并表示“18家上市公司名单只多不少,一周一家”。而对于持续发酵的舆论,中源家居表示,已经向公安机关报告。

王灿认为,孰是孰非,还要看监管机构如何认定。“按照逻辑,倘若果真涉及到诽谤事宜,应由公安机关处理;而关于叶飞在网上举报的内容倘若为真,则大概率会由证监部门处理。彼此之间既有分工,也会存在联动与合作。”

“伪市值管理”套路

虽然从中源家居事件来看,叶飞是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但他在上市公司圈更知名的身份,是被视为“私募基金市值管理”的代表。

按照分类,最近10年间市场逐步形成多个类别的市值管理模式,包括券商市值管理、大宗交易市值管理、私募基金市值管理、财经公关市值管理和管理咨询市值管理等模式,由于既囊括了涉及上市公司层面的市值管理,也涵盖了股东权益市值管理,因此既可以指向并购重组、产业整合和资本运作,还可以服务于大小非减持、股权投融资和股权激励。其中“私募基金市值管理”往往最易受到市场诟病,核心原因就在于往往涉嫌联合坐庄。

前述接近叶飞的人士透露,近年来,叶飞带领团队在上市公司调研。“在市值管理模型中,有一个著名的4R管理,包括投资者(IR)、券商分析师(AR)、媒体(MR)与监管机构(RR)的关系管理与信息沟通等,叶飞所领队的市值管理团队,也囊括了其中的不少职业身份。”

四川某沪市公司就是三年前叶飞团队调研标的之一。该沪市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叶飞所带领的团队,虽然也会对产线、产品、产能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不过整体来看,他们往往更关注的,并非是经营业绩,而是热门概念、会否解禁减持等因素。“例如,在我们公司调研时,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公司有没有资产满足分拆上市要求,产品是否会涉及毛利率更高的军工领域等。”

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地区的民营公司是叶飞团队重点调研对象。前述接近叶飞的人士介绍,叶飞与数百家公司都有接触,不少公司对于调研表示欢迎,通常都是上市公司董事长、集团实控人亲自接待,尤其是市值相对不高的民营企业表现得更为积极。

王灿认为,这折射出民营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需求的迫切性,尤其是对股价诉求的迫切性。“因为民企融资成本较高,获得资源的信用背书相对有限,无论是从股权质押来看,还是从定增融资考量,市值对于这些公司扩充资源非常重要。而且,股票波动过大或者持续下行还会导致此前股权质押爆仓,进而引发流动性危机。”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以及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上市,一些业绩和股价表现一般的公司,市值管理这方面的需求还会更加迫切。”前述接近叶飞的人士表示。

随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需求爆发,也催生一批职业操作业务、笼络资源的“掮客”,其中既有来自阳光私募或财经公关公司,也有来自券商或私募机构的人员。根据叶飞最新透露的消息,本次中源家居事件中向叶飞讨债的下家——来自于恒泰证券资管前员工,发现做市值管理中间人来钱更快,就选了辞职下海,并且已经在短时间内做成了城地香江这单案例。不过记者并没有得到上市公司对此事的回应。

从结果来看,有些标的公司市值管理取得成功,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案例遭遇失败并导致纠纷。“有些大股东是为了减持才进行市值管理,不过却没有告知市值管理团队。结果,好不容易动用资金等多方资源把股价拉上去了,结果却被大股东的一笔减持公告砸了下来。”前述接近叶飞的人士透露。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水”,与市值管理过程中通常没法签订“阳光合同”有关,而这也带来了监管难度的提升。王灿分析,“对于在市场存在多年的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市值管理手段,监管政策已经筑牢合规的篱笆,而对于打着市值管理名义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行为,监管也在保持高压态势。但由于伪市值管理机构间往往涉及黑箱操作,甚至如叶飞案例一般存在口头约定,这提高了监管难度。”

“市值管理”有待进阶

付立春对记者表示,真正的市值管理本不是贬义词,是企业采取合法合规的经营方式和科学手段,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市值管理无论从改善公司经营结构提升业绩来看,还是从产业链整合增加外生业绩来看,还是从改善IR关系提升认可度来看,都是无可厚非的。”

王灿也认可市值管理的重要性。“为什么即便处于同一赛道,有的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轻而易举,有的却困难重重;为什么有的公司善用股权激励、减持套现、增持、回购等方式加速财富增长,有的却不会。其中的奥妙之一,就在于是否做好了市值管理,把控企业的市值达到最佳。”

但是,在市值管理实际落地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不少不规范现象。尤其是大股东与大宗交易商、私募基金联合坐庄等魅影的出现,被市场视为一种传统坐庄的变种,一种“伪市值管理”。

“中介、私募等机构进行市值管理往往会失之于短期化、过激化,甚至影响市场秩序正常运转,带来市值管理的污名化。”付立春对记者分析,“从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市场上以各种方式拉抬股价的市值管理行为层出不穷,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股价管理,通过操纵股价或进行资本运作来推高市值,这无疑背离了市值管理的初衷,也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方面。”

王灿认为,从目前监管动向来看,更倾向于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视角对不规范的市值管理进行纠偏。实际上,从更广的视角考量,A股市值管理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按照常规市值管理的市场逻辑,若某一上市公司股价被低估了,股东拿现金买回股票来注销,提高每股收益;成熟市场通常做法是回购自家股票并注销,而国内回购不注销则更为常见,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进行留存,从客观效果来看,后者往往不会带来股价的上升。”

来源 | 证券时报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