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红色文化成城市新IP
2021-05-17 07: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厚重红色文化历史的英雄城市,拥有大量红色文化资源

开栏语

百年沧桑巨变,百年人间正道。百年间,南粤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

从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文明城市谱新篇》系列专题报道,集中反映广东各文明城市发扬红色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生动实践,敬请垂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广州农讲所纪念馆的门庭若市;学习实践大篷车的川流不息;永庆坊岭南传统建筑的鳞次栉比……近年来,广州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不断擦亮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文明广州”已成为羊城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永庆坊成为了广州展示岭南文化、老城市新活力的一个窗口 实习生 唐广蔚 摄

擦亮广州红色文化品牌

今年“五一”假期,著名红色景点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升级改造后首次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市民游客前来的热情十分高涨,假期5天时间,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达到3万多人次,同比2019年增加57%,同比2020年增加700%多”。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副馆长雍玲玲向记者介绍。

在现场游客增加的同时,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在社交平台上也火了起来,“故宫同款”的红墙黄瓦成为网络爆款。

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厚重红色文化历史的英雄城市,拥有大量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广州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存,活化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擦亮广州红色文化品牌。

一方面,广州开展红色文物资源摸查工作,2018年形成《广州市红色史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共115处)。同时,广州市委市政府把红色文化建设纳入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红色史迹保护利用工作,启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东园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完成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杨匏安旧居、海珠广场等一批重点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及周边环境提升,显著提升全市红色革命遗址的活化利用水平。

此外,广州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红色文艺精品也不断涌现。全市共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5个,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个。

在不懈的努力下,广州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广州红色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红色文化成为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新IP,成为吸引游客前来广州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

来自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广州市纳入统计的16个红色旅游景区年均接待超过3000万人次。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广州6家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9.37万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并发布“家门口的红色学堂”2021年首批展览活动清单,为广大党员和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瞻仰红色革命遗址、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阵地资源和“活教材”。

记者了解到,此次公布的“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名录包括: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112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8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个国防教育基地。这些“家门口的红色学堂”遍布广州11个区,党员群众能就近十分方便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与此同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州市创新开展“您的心愿、我的志愿”党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双微”行动。发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向镇(街)、村(社区)基层,广泛开展征集、认领和办好民生微项目、实现群众微心愿的“双微”行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单位党组织至少领办或共同承接1个微项目,在职党员至少领办或共同认领1个微心愿。”广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办负责同志表示。

此外,作为全国首辆结合党史学习和为民服务的主题专车,广州还于4月27日启动学习实践大篷车,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学习实践大篷车通过开进广州市各街道、社区,采用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讲好党的故事,让社区居民们在家门口、在社区内就能享受到各种便民惠民服务。

“绣花”功夫让旧貌焕新颜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一直是岭南文化中心地。这其中,拥有着“最美骑楼街”、粤剧艺术博物馆等的永庆坊,无疑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广州首个非遗街区落户永庆坊 受访者供图

走进永庆坊,当地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散发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在上世纪90年代,该地块曾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辖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2009年前后,随着全社会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政府开始转变思路,吸取国际先进城市的城市更新理念,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在广州第一次提出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对永庆坊的改造不再大拆大建,采用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微改造方式,保护旧的街区肌理和传统骑楼街,恢复河涌,取消贯穿地块的城市主干道。

“该地块按照 ‘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延续旧城历史风貌、保留历史建筑为主,对保留不拆的房屋,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及与规划布局无矛盾的建筑,进行适当的修缮及整饰,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环境要素。”荔湾区住建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向记者介绍。

“以前永庆坊这个地方破破烂烂的,房屋残旧,管线乱搭,一下雨还经常水浸街。现在沟渠排污改善了,地面平整了,房子修漂亮了,十分美丽、看着舒心。”今年72岁的市民徐朝江从小在永庆坊长大,见证了永庆坊改造前后的巨大变化。

通过微改造,如今的永庆坊万象更新,成为国家级4A景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街区,本地及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永庆坊成为了广州展示岭南文化、老城市新活力的一个窗口。(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