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张丽红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宁静。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里,有许多人曾经是2003年那场“非典”战役中的“白衣战士”。
时间回到2003年春天,广东是我国最早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也是“非典”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有力部署下,全省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最终为全国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期《初心粤迹——中共广东百年史话》为您讲述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故事。
严格做好防疫
广东实现“四不停”
2003年1月,省卫生厅接到河源市有关不明原因肺炎的报告,这是广东首次报告“非典”病例。2月中下旬,“非典”疫情开始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至4月中下旬,疫情波及全国26个省(区、市)。此后,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发生疫情。
在疫情发生以后,广东省委高度重视,立即向中央报告。2月9日,国家卫生部专家组抵达广东。
春节过后,疫情在广东蔓延范围迅速扩大,感染人数也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流言四起,省内多地药店板蓝根和白醋价格飙升,同时还伴随着大米、食盐、食用油等日用品抢购风。为了应对这一形势,省委、省政府迅速召开会议并派10个工作组分赴全省,最终抢购风得以平息。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有力部署下,广东抗击“非典”各项工作得以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全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专门成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预防控制专家指导小组和病原学专家指导小组,并邀请全国著名专家组成权威防治机构,指导防治工作。
省委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认真分析有关情况后,得出结论:只要认真落实防疫措施,“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因此,广东采取不停课、不停产、不停市、机关不停止办公的“四不停”措施,让一个上亿人口的大省,在严格做好防疫的前提下,一切生产如常。
同心勠力抗疫
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面对这场突如起来的重大灾害,党中央、国务院成为广东抗击“非典”的坚强后盾。2003年4月,正当广东打响抗击“非典”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胡锦涛同志来到了抗击“非典”的“最前线”。这次视察对于广东乃至全国来说影响重大,在这次视察中,胡锦涛明确提出科学发展的要求。
2003年4月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非典”防治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在全省城乡掀起开展普及“非典”防治知识、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随后,省政府成立省疫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省“非典”等重大疫情的处理工作。从4月21日起,广东开始每天在新闻媒体上通报疫情,信息公开透明让群众安心。次日,省政府决定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全省各地开展“非典”防治督导工作。5月9日,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发出“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号召,明确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突出抓防疫,切断“非典”传染途径,努力争取半个月内新发病例降至个位数,争取出现日新发病例零报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全省抗击“非典”斗争转入攻坚战,广州率先取得了突破。5月12日,广州首次出现新发病例零报告。5月13日,全省首次报告新发病例为零。到5月23日,全省已连续6天无新发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到广东的旅行警告。6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广东从“近期本地有SARS感染的地区”名单上除名。
经过不懈努力,包括广东在内的各地最终有效控制住“非典”疫情,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中国抗击“非典”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他们挺身而出
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2003年春天的抗击“非典”战役中,出现了一群医疗战线的英雄。叶欣、邓练贤、范信德等烈士,钟南山等医学专家们,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在抗击“非典”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性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成为抗击“非典”的一面旗帜。
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84岁的钟南山再次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他提出的防控策略和救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同时,他多次出席新闻发布会,为公众答疑解惑,为一线战“疫”注入信心。
从2003年的“非典”,到如今仍在全球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毫不放松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资料来源: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史》(1978-2018)《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羊城晚报联合出品
总策划:杨建伟、林海利
总统筹:易立、孙璇
执行统筹:谢涛、林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