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死亡已超50人!鳌太线非法穿越为何屡禁不止
2021-05-10 09:25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记者采访穿越者、救援者、保护站工作人员、发现和推广鳌太线的关键人物,试图解开穿越事故的“生死结”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非法穿越事故频发,2人遇难,这让“致命”鳌太线再次引发关注。2018年4月,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联合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但是之后非法穿越仍然屡禁不止,据媒体统计,鳌太线穿越累计失踪、死亡人数已经超过50人。

鳌太线为什么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徒步路线?如何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记者采访穿越者、救援者、保护站工作人员、发现和推广鳌太线的关键人物,试图解开穿越事故的“生死结”。

搜救队员在搜救中 图据受访者

穿越者
遭遇极端天气,“没想到危险离自己这么近”

“太惊险了,如果不是多年的经验,就没命了。”穿越者张守英向记者坦言,她知道户外运动有生命危险,但没想到危险离自己这么近。

“山上又出事了。”5月2日晚,一通电话惊醒了太白山大文公庙保护站的负责人程开稳。他连夜打电话召集人,安排第二天上山救援的人员。

当天,太白山下雨,有的地方还下起了冰雹,山里有大风、大雾。程开稳在太白山附近长大,对进山路线很熟悉,这些年几乎参与了所有鳌太线事故的救援工作,但是他坚守一个原则,夜晚不进山,因为太危险。

5月3日,程开稳安排的人一路寻找,最终在万仙阵找到了失联的三人,但是其中一人已经去世,另外两人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将幸存者护送下山的同时,他们也将遇难者包裹好抬下山。

程开稳从幸存者处获知,三人中的两人是来自包头的兄弟,因为装备准备不足,哥哥出现失温情况,他们只能在万仙阵搭起帐篷,等待救援,可是救援人员还没赶到,哥哥就去世了。

有驴友遇难的消息传到张守英和队员那里时,她们正在向跑马梁挺进,她们还不知道危险很快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张守英,湖南人,今年54岁,喜欢户外运动多年,鳌太线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徒步路线,“听说这条路比较惊险,一直想挑战一下。”但是,考虑到体能和经验,此次她和同伴选择的是3天行程的太白山南南线(南南线有部分和鳌太线重合)。

5月2日,张守英一行人进山,刚开始天气很好,下午开始刮风,起雾,下冰雹,她们商量先在山里住一夜,如果第二天天气不好就下撤。但是一夜之后,天又放晴了,她们继续往前走。

行至跑马梁,极端天气再次出现。温度骤降,能见度极低,按照以往徒步的经验,她叫大家一个跟一个,排着队快速向前走。她一直追随着前面队友脚步走,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前面队友已经走错路了。

她们失联了,呼叫队友没人答应,路也不知道往哪走。在跑马梁下面的深沟,她们来回转了两天,实在走不动了,就扎营休息。电筒没电了,手机没有任何信号,干粮也所剩不多,两人崩溃中,意见出现分歧。

张守英希望原地不动,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同伴则认为要快速找路出去,因为自己衣服太薄,担心会失温死去。为了照顾同伴,张守英只能妥协,不停地找出路。

图:大众网

此时,程开稳的第一起救援行动刚结束,他已经接到多个部门的电话,“跑马梁有两个女驴友失联”。他立刻组织人,再次进山救人。

5月5日晚上8点多,程开稳带领的救援人员找到张守英和同伴时,两人已经伤痕累累,筋疲力尽。“太惊险了,如果不是多年的经验,就没命了。”张守英向记者坦言,她知道户外运动有生命危险,但没想到危险离自己这么近。

救援者
一个女孩失联,6年来他们每年都会进山寻找

鳌太线是指从陕西太白山拔仙台到鳌山的穿越线路,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6公里,算上山间起伏,实际徒步穿越距离约为140公里。

太白山大文公庙保护站的负责人程开稳不理解,怎么这么多人喜欢自讨苦吃,冒着生命危险跑到这深山老林里。他曾问过那些被救的人,但是对方大多回答,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陕西曙光救援队从2011年开始参与鳌太线事故救援,为了节省救援时间,他们甚至在太白山里建立了一个22人的支队。

曙光救援队的秘书长陈昫同记得,过去这些年他们基本每年都会到鳌太线救人,有时候一年好几次。“2011年,踏雪失联22天才找到;2017年,40多人失联,最终3人遇难;2020年,四川小伙遇难……”

今年春节前一天,救援队接到救援信息,有人穿越鳌太线失联。陈昫同和队员从西安驱车进山,在雷公庙找到失联者时,对方已经严重肺水肿,双脚被冻伤、发黑,他们把人抬下来,才回家过年。

这次他们是在5月3日下午接到的求救信息。考虑到不止一起事故,他们组织了28名队员、7辆车,第二天早晨6点,在黄柏塬集合,开始进山救援。

“5月2日,4人结伴穿越鳌太线,一位女驴友出现失温情况,同伴陪她下撤,途中她被卷入河中,5月5日遗体才被找到。”据陈昫同介绍,救援队除了成功救援张守英和同伴,还参与了另外两起穿越事故的救援工作,一起已经确定一人死亡,另外一起鳌太线之外的穿越,目前驴友还在失联。

陈昫同告诉记者,2018年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发布后,驴友们不仅想方设法规避卡点,还想方设法逃避罚款。发生事故,穿越者一般先不报警,而是找当地山民或者救援队寻找,后来陈昫同规定需要他们救人,必须先报警。

但是驴友们还是能想到新办法,事故发生后,团队一般只会留一个报警人,其他人会提前偷偷溜走。“很多人不说实话,有时候会影响救援速度。”陈昫同说。

曙光救援队参与救援不收费用,这些年求救者家属为了表示感谢会给他们报销油费,但是偶尔也会遇到“奇葩”的家属,救援前什么都好说,一旦人获救就变卦,减扣油费,甚至称不能转账,让他们徒步3小时去取。

程开稳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一次,他和救援队员经过两天搜寻,找到了失联者,对方不仅没有感激,还扬言,没让他们来救援,没有他们自己也能走出去。

这些年有件事一直是程开稳的心结,他和队友每次上山救援都会顺道找找施曼。施曼是一个湖北女孩,2015年徒步穿越鳌太线失联,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前些年,每年到五六月,她的家属都会到山下,找程开稳和村民帮忙上山寻找。

有时候程开稳不理解,怎么这么多人喜欢自讨苦吃,冒着生命危险跑到这深山老林里。他曾问过那些被救的人,但是对方大多回答,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反思者
屡禁不止的背后是一种不健康的户外运动方式

该线路整个穿越过程中,经太白山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最高海拔为3777米,两山之间平均海拔3566米,其中大部分为无人区,沿途共要翻越1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沿途动植物种类丰富,山中气候多变。一天之内,四季纵横,浓雾、冰雹、艳阳都会出现,被户外爱好者视作“户外十大终极线路”之一。

这些年因为鳌太线事故频发,这条线也被称为“死亡路线”。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近年鳌太线穿越事故的发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是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陈铮是陕西省登山协会主席,也是首批穿越鳌太线的人。2002年,他将这条极限穿越之路首次带到大众的视野中。有人说,是他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陈铮直言,自己当初也没想到后来会有这么多人殒命于此。

因为事故频发,2017年9月16日,中国登山协会和陕西省登山协会组成7人专家调研团队,进行鳌太穿越线路调研工作,旨在采集有效的鳌太穿越线路数据,分析山难事故频发的具体原因。

“既然没办法禁止这种行为,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登山爱好者。”陈铮说,后来他们的研究报告还未面世,2018年4月1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就发布了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

但是,公告发布后,穿越的人依然屡禁不止,事故仍然每年都在发生。据媒体统计,到今年累计失踪、死亡人数已经超过50人。

有人为当网红挑战“死亡路线”

孤烟是陕西知名户外俱乐部创始人,禁止穿越之前,鳌太线徒步是他们公司最受欢迎的项目,他们前后组织过60余次。公告发布后,他们取消了鳌太线活动,但是这些年总不断有人咨询他这条路线。

在孤烟看来,禁止公告虽然限制了他们这种商业公司,但很多驴友却通过约伴或私自找向导的方式偷偷走这条路线,不仅没办法规范管理,而且事故风险大大增加。

“我们组织活动,用旅游大巴,买高额保险,请专业向导,配备卫星电话、急救物品等,是如今这些自己约伴的队伍没办法做到的。”孤烟说,2017年他们组织的20人队伍也遇到了极端天气,但是领队及时和后方联系,评估天气后就近下撤,避免了事故发生。

此外,孤烟认为,近年来短视频的兴起正在传达一种不健康的户外运动方式,以前户外爱好者都是通过不断累积经验,一步步进阶,才去挑战复杂的路线,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管这些,只要风景好看就去,甚至为了出名当网红去挑战。

救援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设备

鳌太线穿越屡禁不止,这几年陈铮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避免发生穿越事故。

在陈铮看来,线路强度大,途中气候多变,驴友准备不充分,装备不全是鳌太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从鳌太线的管理和救援方面来看:第一,整条鳌太线,呈鱼刺状,两边都有道路可以进入穿越地带,管理难度较大,无法统一;第二,救援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设备,当地公安干警和村民是鳌太线救援的主力军,但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培训,也没有相应的资源配备。(潘俊文 李晶晶)

来源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