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千百年来,为什么最爱还是她?
2021-05-09 08: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母亲节,让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听妈妈们的老故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传芳
海报/蔡红

母亲节,一个温暖的日子。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古往今来,人们歌颂母亲、赞美母亲。尤其在今天,更该抛开俗事喧嚣,好好陪一下她。也可读读《司马缸说》,穿越历史长河,走近那些前辈和他们的妈妈们,感受亘古不变的的温情和暖意。友情提醒,文中还藏有不少高级别的实用招数,可以现学现卖、大献殷勤……

事不宜迟,马上开八——

经典语录:妈妈,我没钱……

“妈宝”似乎是句骂人的话。但在节日里,则有了别样的味道。小缸粗读史书,进一步论证了,不论何时何地,有妈滴孩子就是好。

童鞋们大概都知道,在古代,战争可谓是常态。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混战,一言不合就开干。士兵长途跋涉、披星戴月,吃瓜群众看了都表示心累。

累也木有办法,君王、长官是不大会心疼人的,牵挂惦念你的还得是家里的老父老母。

当年,秦欲灭楚,秦军王翦派大军围困项燕于城中,但就是围而不攻。这一举动,可把两位“妈宝”难住了。

在围城大军中,有俩兄弟,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因为待得太久了,带来的衣裳都过季了,厚衣服穿在身上要热出痱子,咋办?他们心里明镜似的,这事儿,还得找妈妈。

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出土秦汉书信汇校集注》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妈,给俺寄点钱和夏天衣服吧!顺便看看家那边的衣料贵不贵,要是能做单衣和裤子,一定要做好并把钱拿来呀!要是贵,那就给钱好了,我在这边买布……我俩兄弟攻城时间很长,也不知道会不会受伤。妈妈,希望您多给我点钱吧……

没钱了,找妈妈要,简直是“经典套路”了。后来,黑夫又发家书催促,“……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惨了,已沦落到借款度日的境地,妈妈还不打钱,俺们就要挂了……

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心急火燎之情溢于纸间。读着读着,才发现,像极了少年时缺钱的我。

妈妈们都太“拼”了!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在老祖宗那会儿,有四大贤母,分别是孟母(孟子母亲)、陶母(陶侃母亲)、欧母(欧阳修母亲)、岳母(岳父母亲)。

其中,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机教子等成语可谓“教科书式三连”,生动展现古代贤惠的妈妈们为了孩子可以有多“拼”。尤其是孟母三迁,更凸显学位房重要性。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们行动起来是不带眨眼的。

视觉中国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孟母不欺子》

在买肉啖子这一成语中,可窥探古人对于胎教的重视。孟母怀胎时,席子不摆整齐不坐,肉切得不方正不吃。看来孟子的学前教育,早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除了读好书,还得吃好饭。懂你口味的,还是那个最初的女人。

《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记录着这么个故事。话说,陆逊祖辈陆续,因为犯事被牵连下狱,但铁哥们无论怎么严刑拷问,都不发一言,态度极其坚定。一天,陆续突然痛哭流涕。别人一看有戏,好言相劝,诱陆续招认。没想到,陆续却抽泣着说:俺妈来了,咱们却不能相见,蓝瘦香菇……

母尝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是以知之。

划重点,陆续当天吃到的饭菜,肉都切得方正,每根葱恰长一寸,满满是妈妈滴味道。原来是母亲买通了狱卒,为其偷偷送饭。使者知道后,暗地上书为陆续说情。最后,陆续得以赦免回家团圆。

视觉中国

过好母亲节的正确姿势

不少客官有在各种节日发圈抒情的习惯,今天母亲节,该怎么发?写点啥?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大概会是这样的——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清朝著名诗人蒋士铨,与赵翼、袁枚合称“乾隆三大家”。他随老师四处游历,终于赶在过年前归家,看到尚在编织的寒衣、还未寄出的家书。妈妈忙问他怎么瘦了?蒋士铨惭愧低头,离开的这段时间已亏欠太多,哪敢再倾诉自己的辛苦。

果然,成年人的世界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但怎么辛苦,都不要忘了家里的老人,能为妈妈做点什么呢?参考下面这位大咖。

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的弟子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但小时候家里穷,子路怕父母营养不够,便跑到百里之外买米,然后背回家给父母吃。后来他得到楚王重用,但父母已经去世,即使他想再奉养双亲,也永远不可能了。这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典故由来之一。

视觉中国

重活干不来了,起码得准备点礼物表示一下。除了康乃馨,小缸还有更传统的推荐。

唐代孟郊写的《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原来,中国也有一种“母亲花”——萱草花。古时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上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但是,母亲对孩子的牵念,哪有这么容易就能忘怀?

有个前卫妈妈是怎样的感受?

若是一位思想前卫、不顾世俗的妈妈,加上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儿,又会发生什么呢?

张爱玲。视觉中国

有人说,张爱玲之所以成为张爱玲,其母亲才是真正的推动者。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中国最早留学的女性之一(当时张爱玲仅4岁),她出身名门,虽然接受的是家族的包办婚姻,但婚后她几乎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

为了让张爱玲去正规学校上学,她经常与丈夫争吵。黄逸梵决意离婚后,张爱玲跟着父亲和后母生活,但却在新家庭里备受屈辱。她选择回到母亲身边,过着相对贫困的大学备考生活,但即便如此,正处于青春期的张爱玲仍然无法满足母亲的期待。母女之间,关系微妙。

张爱玲。视觉中国

正如张爱玲在《童言无忌》中写道: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她是个美丽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回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眼里她是遥远而神秘的。有两趟她领我出去,穿过马路的时候,偶尔拉着我的手,便觉得一种生疏的刺激性。

即便如此,对于张爱玲来说,不管是时代还是家族,大概都不如那个生她养她的人所产生的影响大。张爱玲字里行间透出的孤傲与疏离,大概也与复杂的母女感情有莫大关系吧。

视觉中国

不论如何,对你我来说,最先沐浴的就是母亲的爱。天涯海角,一生最离不开的,亦是母亲的牵挂。

母亲节,正是因为唤起了我们对母亲的深情,才让这一天不同于寻常日子。

祝愿妈妈们节日快乐!

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杨芬,《出土秦汉书信汇校集注》
2、朱国南,《古代仕者的母教》
3、谭师,《〈汉书〉〈后汉书〉母亲形象研究》
4、冯小桐,《中国古代女德教育文献综述》
5、刘园园,《试析儒家思想对古代文学母亲形象塑造的影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