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叹”非遗|“五一”假期不远游,到省文化馆体验五场“趣味非遗”课
2021-04-29 17:4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图/主办方提供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如果您不想到景区看“人海”,不妨到广东省文化馆来一场“非遗之旅”。

5月1-5日,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推出节庆“叹”非遗——“五一”系列活动,精心策划五场“趣味非遗”线下体验课,分别是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彩扎(佛山狮头)、镇濠泥鸡、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和粤绣(小榄刺绣)。

市民可通过“广东省文化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活动信息,并进行预约报名。(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主办方表示,举办系列活动,让广大劳动者近距离接触传统非遗技艺,以独特方式致敬每一个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致敬每一个以匠心筑梦的人。

这些非遗体验课均由非遗项目传承人亲自讲授指导,学员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非遗的认知,还能亲自动手体验传统非遗项目,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将自己的所想所得所喜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非遗的非凡魅力。

这些非遗体验课有何看点?我们来先睹为快——

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

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最早源自清代宫廷,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产品“料不厌其贵,工不厌其累,艺不厌其繁,品不厌其异”,所以又称其为“宫廷艺术”。5月1日当天,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平辉将带领学员走进玉石花的世界,掌握其制作技艺的精巧之处,并学习制作玉石花盆景。

彩扎(佛山狮头)

佛山狮头是传统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是民间民俗喜庆活动和群众武术体育活动的用具之一。其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有二百多年历史,艺术风格和制作技艺独成一家,是我国南方狮头艺术的代表。

通过5月2日的体验课,学员们可以在黎家狮的第六代传人周嘉欣的指导下,了解佛山醒狮的历史来源及发展情况,并学习制作一件专属小狮头。

镇濠泥鸡

开平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玩具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听说,用嘴对尾部小孔一吹,泥鸡便会引劲啼唱,用右手拇指按住尾部小孔频频抖动,便会发出如母鸡生蛋下窝时的咯咯声,如此精巧的工艺是如何来实现的呢?现场体验课,市民可一起跟随镇濠泥鸡代表性传承人冯永勇探索镇濠泥鸡的奥秘,并学习制作镇濠泥鸡。

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

三乡濑粉、三丫苦茶果、竹叶包兼粽、枧水兼糕、白水饺、芋头糕、萝卜糕、角仔、叶仔、豆捞等美食糕点,是中山三乡的特色小食,每年岁时节令,不论是三乡本地百姓或是旅居海外的三乡人都赶回家乡吃茶果。

这带有浓浓家乡味的三乡茶果是如何制作的?体验课现场邀请市民一起品尝三乡茶果,在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传承人张泳瑜的指导下,市民可了解三乡茶果统饮食习俗,并学习制作三乡茶果。

小榄刺绣

小榄刺绣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民间刺绣,相传始自古越少数民族日用品的装饰手工艺,虽与广绣同出一源,但又有所区别。在5月5日的体验课中,小榄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林瑞贤、陈逸芸将带市民走进小榄刺绣的一方天地,了解小榄刺绣的独特魅力,并体验制作粤绣(小榄刺绣),获得一件独特的小榄刺绣作品。

【附】节庆“叹”非遗——“五一”系列活动课程安排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