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翔闵 全良波 通讯员 邓博方 冯广利
生源留不住、教师不愿来、校园破烂不堪……这曾是茂名市电白区小良镇马岚小学的真实写照。通过固基础、美环境、强师资等措施,这所学校脱掉了简陋外衣,曾经流失的学生又回来了。19日,记者走访电白区发现,近年来,电白区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坚持把好学校建在老百姓家门口,扎实推动城乡教育向全面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
小学校园换装引生源
19日,记者来到马岚小学看到,浅黄色教学楼在绿意葱葱校园映衬下焕然一新,教室崭新、宽敞明亮,整整齐齐摆放着新桌椅。校内全部铺设水泥硬底化和瓷砖地面,校园电线路全部重新整修,教室、食堂、办公室、师生宿舍等都装上空调,通了网络,用上了多媒体教学。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间现代化学校,生机勃勃。
回忆起小学的旧状,小良镇中心学校校长肖进辉说,尽管教育创强创现时,学校获得资金建成篮球场,配备好电脑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然而教室内设备残旧,墙壁一旦遇雨天便不停渗水,地板发霉发黑。由于学校离电白城区不到10分钟的车程,马岚村一些有条件的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外地就读,导致学生人数不断下滑,最少时仅有6名学生,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人数基本持平。
记者了解到,肖进辉找到马岚村党支部书记符文源商议,双方决心把好学校建立在家门口。一纸捐资建校倡议书发出后,马岚乡贤们就捐款20多万元;在帮扶单位区委统战部的牵线搭桥下,珠海电白商会捐款5万元给马岚小学升级改造;马岚村委会在办公费中挤出4.8万元……学校改建筹集到30多万元资金,小良镇中心学校则积极解决教师配备问题,选调了数名教师骨干到校教学。
去年秋季开学前一周,学校完成教室装修、修整校园、师生宿舍等设施改造,变成一间现代化小学。开学前,全体老师挨家挨户动员,向村民们讲述中心学校、村委对今后办好马岚小学的决心,符文源也带领村委干部入户做工作。村民们对办好学校有了信心,不少家长纷纷把已送到外地读书的孩子又送回到马岚小学,学生从6名增加到46名。
乡村学校蝶变添活力
在电白区教育局、小良镇中心学校、马岚村委会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马岚小学完成了华丽蝶变。环境变好了,师资力量充实了,马岚小学慢慢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首选学校。在2021年小良镇期末质量检测中,马岚小学获得该镇所在系列学校教学成绩第一名。
“学校变漂亮只是其中一方面,家长之所以认可这所学校,更看重的还是教学质量提升。”马岚小学校长梁伟忠说,很多孩子放学后愿意留在校园里学习玩耍,校园里也多了欢声笑语。跟之前暮气沉沉的氛围相比,现在活力四射。小良镇中心学校和马岚村委会正对学校进行下一步发展规划,包括扩建运动场围墙,继续完善学校食堂建设,在学校旁围建菜园或花园,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等。
描绘好乡村振兴这幅时代宏图,乡村教育绝对不能缺席。近年来,电白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乡村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奠基工程和人才摇篮。日前,茂名市电白区教育局专题研究《关于推进乡村学校振兴的实施意见》,培育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经过3至5年的努力,基本完善与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乡村学校布局,这是我们的目标。”电白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届时,乡村学校硬件建设和装备配备明显改善,师资水平明显增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区域内乡村学校办学总体水平与城区学校的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据悉,电白将结合实际,积极打造乡村特色学校。以实用、适用为原则,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寻找乡村教育的独特内涵,打造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等特色学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田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