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之父”戚发轫讲党史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的故事
2021-04-24 15: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攻坚克难,圆国人航天梦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一个人能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献出来,什么力量呢?是因为你爱它。”

说这话的是“神舟之父”戚发轫,他已经88岁了,满头银发,但仍然一点也没有退休的状态。3月底,刚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回到北京的他,出席完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他工作了几十年的航天科技集团大院,录制湖南卫视建党百年主题微纪录片《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900平方米的展厅,他用航天人特有的严谨和认真,讲述了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故事。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设想的提出,是1958年,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此前一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时间轰动世界。

上世纪60年代末,30出头的戚发轫接到任务,加入“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团队,主抓地面实验方案。当时,由于国外的严密封锁,中国的研制人员连卫星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最基本的研制条件也不具备。

在录制现场,戚发轫说到最初的研制工作时感慨良多。“当时没有先进的计算机,我们就用手摇计算器算,用手一笔笔地记;在纸上画图纸、爬格子,是设计师的必修课;没有低温实验室,我们就去海军的冷库做,出来的时候,塑料鞋子都被冻裂了。”

为实现航天领域“零”的突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戚发轫与老一代科学家们攻坚克难,想尽一切办法战胜困难。最终,“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升空,圆了国人的航天梦。

“我现在身体还好,还能做些事,我觉得我自己也找点事干,就是要做航天精神的传播者。”谈及参与《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节目录制,戚老觉得,这是一次很好传播航天精神的机会,应该让年轻一代记历史,传承精神,他也殷切期望青年人能够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扎实工作,就是爱国。”

4月24日晚7:30湖南卫视,戚发轫院士将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情讲述《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节目组
责编 | 艾修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