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图/主办方提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史上,广东海丰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资源。4月22-23日,“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以下简称“红骑”)活动沿着广州起义参战部队改编的红四师的转战路线,抵达了第四站海丰。
参与活动的成员与海丰当地党员群众一起学习党史,掀起传承革命薪火、传播红色文化、活化红色资源的新高潮。“红骑”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还将于4月27-28日抵达活动第五站普宁。
打卡红色史迹点
为了进一步拉近青少年与红色文化的距离,从而激活青春动能、传承红色基因,“红骑”的承办单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广东革博”)特别在活动中策划了“激扬青春红色传承”大学生重走革命史迹环节,带领大学生一起瞻仰革命史迹、探访烈士后人、追寻先烈足迹。
海丰站研学活动于4月22日拉开帷幕,持续两天。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20余名学生与汕尾市职业技术学院的8名学生代表组成团队,开启了别开生面的探寻“红色印记”之旅。
大学生们先后寻访了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附近的多处革命史迹点,包括刘氏私塾、彭湃烈士故居、得趣书室、龙舌埔广场、海丰县农民协会旧址、赤山约农会旧址、海丰总农会旧址等,在每个史迹点完成不同的打卡任务。
其中,彭湃烈士故居是海丰当地影响深远的红色旧址,坐落于海丰县城桥东龙津东路龙舌埔,是彭湃同志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周恩来同志也曾在此住宿、工作。
得趣书室则位于彭湃故居东侧,原是彭湃同志自家书室。1922年夏,26岁的彭湃在得趣书室成立了海丰“六人农会”;1925年3月,27岁的周恩来在得趣书室帮助建立了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
这一处处革命旧址、一件件革命文物,如同一个个“红色印记”,正是革命先烈们坚韧意志与信仰力量的见证。
探访革命烈士后人
在“红骑”研学活动中,主办方还设置了访谈烈士后人环节,由结对的当地大学生与广州大学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探访任务。两地学生探访了郭保、林铁史、林甦、莫家杰等海丰早期农
烈士后人生动鲜活地口述了革命先辈的故事,让学子们对革命先烈的生平故事及斗争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烈士后人也向前来探访的大学生表达了祝福,寄语他们“要弘扬革命传统,做有担当的青年人”。
此外,在研学活动安排的晚课上,两地学生共同绘制海丰县红色地图,整理烈士后人访谈素材,复盘当日参观成果。
活动次日,大学生们再次回到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参观旧址和馆内展览;随后在红场旧址舞台共同观看了“红骑”带来的“飘动的红布带”主题文艺展演,在话剧《1927·红色广州》、木偶剧《游曦》、舞蹈、朗诵等丰富节目中重温广州起义历史。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安龙龙同学参与了本次研学活动,被革命先驱为中国革命事业浴血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他说:“作为大学生,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当中,我们都应该继承革命先辈不畏艰苦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争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
举办精品文化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红骑”海丰站文艺展演举办地点及大学生研学参观的重要站点,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曾是当年彭湃等革命先烈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的重要见证:
1927年12月1日,在这里召开了5万多人参加的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1928年1月5日,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红二师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四师在此胜利会师,翻开了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的工农武装革命的全新篇章。
如今,海丰红宫红场旧址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除了大学生研学活动,“红骑”还为海丰的党员群众带来了与本地革命历史、红色资源紧密结合的主题党课、红色经典诵读、图片展览等精品文化活动,获得当地党员群众的好评。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