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8.4%?国家统计局回应
2021-04-16 12: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预测结果的调整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全年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期望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陈泽云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了对中国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预计中国经济将增长8.4%。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测结果的调整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全年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期望。

在刘爱华看来,中国全年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从三方面看:

第一,内生动力在持续增强。首先,消费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政策效应释放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稳步回暖。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其中,前期受到制约的住宿餐饮等行业正在逐步改善,3月份当月餐饮收入首次高于2019年同期,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其次,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高技术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和9.6%,都接近10%,都是快于总体,速度确实不慢。下阶段,随着政策、项目、资金等各项要素支持的逐步落地,投资有望保持稳步恢复的态势。

此外,3月份还有一个新情况,就是进口的增长在加快,3月份当月进口同比增长27.7%,是今年以来首次高于出口增速,这也说明内需恢复势头是在不断巩固增强的。

另外,供给的质量在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在持续推进,高技术产业生产和投资的增速均高于平均增速;产能利用率在不断提高,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9个百分点,是2013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值。

服务业稳步恢复,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3%,高于第二产业21.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9%,继续发挥着增长主动力的作用。其中,先进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长达到了17.1%。

第三,市场的活力在持续释放。今年以来,宏观政策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日均新设市场主体都呈现了两位数增长。企业预期也是稳中向好。3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指数、非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都在60%上下,都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平。

刘爱华表示,这些领域的恢复态势和中国经济长期拥有的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等长期优势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将供需两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同时注重为微观主体纾困。

“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我们对全年经济保持目前的恢复态势是充满信心的,我觉得全年的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刘爱华表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