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本标!美国一边支持排污入海,一边禁止进口日本食品
2021-04-14 23:06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
美国政府在面对日本核污水问题时可不是真大度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

作为日本近邻和利益攸关方,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日方在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的情况下,不顾国内外质疑和反对,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

不仅是中国,韩国政府也表示反对,还有大批公民团体发表声明谴责日本政府,称其在进行“核恐怖活动”。

但就在太平洋西岸的抗议声此起彼伏时,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对日本排污水入海的决定予以支持。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日本“似乎采取了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的做法”,并认为日方“一直对自己的决定保持透明”。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我们赞赏日本在决定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方面所作的透明努力。在密切关注环境影响的同时,美国期待政府与国际社会分享数据。”

更离谱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甚至在推特上说:

“我们感谢日方在决定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问题上所做出的显而易见的努力。我们期待日本政府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协调。”

难道干了坏事,只要大大方方承认就能因此受到赞扬?很多海外网友都对美方此举表示愤怒和不解,直言这是人类的灾难,是盲目而愚蠢的举动。

美国这些表示支持日本核污水入海的举动,俨然表现出一副“好兄弟”的模样,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却紧跟着发布了一条关于禁止进口日本食品的警示。

美国先是表示大力支持日本核污水入海,转身却禁止进口日本食品,这一番操作让人大跌眼镜。

从此举就能看出,美国政府在面对日本核污水问题时可不是真大度。

美国是知道海洋核污染的危害的,他们自己就是海洋核污染的“始作俑者”,在这方面甚至比日本还“经验丰富”。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位于太平洋中部的群岛——马绍尔群岛,该群岛自1947年起被联合国交由美国托管,到1986年,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才获得独立。

在美国人到来前,这里本是片与世无争的秀丽群岛,但当美国人离开时,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位于马绍尔群岛西北部的比基尼环礁和埃尼威托克环礁被美国选为核试验场,1946年至1958年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及其周边海空域引爆了67个核装置。

尽管大批岛民逃离了家园,但在核辐射影响下,他们还是受到了严重伤害,癌症、白血病高发,还有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疾病。而美国在核试验结束近20年后,才开始清理埃尼威托克环礁上的核残留物。

但美国的清理做得很不彻底,甚至可以说是敷衍了事。美国《洛杉矶时报》2019年的一篇调查报道指出,美国不仅在此地进行了大量核试验,还进行了10多次生物武器试验,并倾倒了来自内华达州一个试验场受过核污染的130吨土壤,然后将这个环礁上最致命的垃圾和土壤埋于一个被称作“鲁尼特穹顶”的装置下。

“鲁尼特穹顶”被当地人称作“坟墓”,其下掩埋着超过8.8万立方米(相当于35个奥运会标准泳池)的美国制造的放射性土壤和垃圾,其中的钚含量足以致命。就是这样一个“坟墓”,如今随着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等,也面临着坍塌的风险。

资料图片:马绍尔群岛上一个巨大的核试验弹坑上方被加盖圆顶。太平洋岛国马绍尔群岛的核辐射水平高于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日本福岛和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人民视觉)

当地官员曾游说美国政府寻求帮助,但美国官员称穹顶位于马绍尔群岛,因此是马绍尔群岛政府的责任。这引发了马绍尔方面的不满,一位当地居民质问:“如果美国能让人登上月球,他们为什么不能清理我的岛?”

为什么不能?非不能也,而不为也。距离洛杉矶8000公里的马绍尔群岛对于美国人来说实在太远了,又无利可图,美国自然不愿意去搭理。

但把问题留给别国并不代表美国就能高枕无忧,美国自身也遭到了反噬。

《洛杉矶时报》更早的一篇于2005年发布的报道显示,美国军方承认,其在海上秘密丢弃了6400万磅神经毒剂和芥子气毒剂,以及40万枚装填了化学武器的炮弹,还有500多吨放射性废料。

报道指出,美国已经被这些废弃武器“包围”,它们隐藏在美国至少11个州的海岸附近,威胁到美国东、西海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等,而很少有官员被告知此事。

美国一个负责处理化学武器的工作组负责人告诉《洛杉矶时报》,当时人们觉得海洋甚为广大,可以吸收那些有害物质,“回想起来,这么做是愚蠢的”。

不过从美国如今对待日本排海决定的态度来看,美方并没有真的吸取教训。

或许这也正是布林肯能够做出“感谢”日本之举的原因:毕竟,一个极不负责的美国,如何斥责一个极不负责的日本呢?

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微博@大公文匯網、网友评论

来源 |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微博@大公文匯網、网友评论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