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全国范围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2021-04-14 16:5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智慧诉讼服务的顶层设计全面落地,制度规范迈向健全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今天(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智慧法院建设研讨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并发布了2020年中国法院“智慧诉讼服务”第三方评估报告。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0年,全国范围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国法院以诉讼服务质效评估体系为抓手,围绕多元解纷、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业务和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推应用四个环节,通过移动微法院总入口,提供导诉、立案、调解、保全、庭审、送达、交退费、鉴定等各项诉讼事务跨域办、网上办、掌上办,向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一网通办式诉讼服务。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诉讼服务的顶层设计全面落地,制度规范迈向健全。201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确立为人民法院一项重点和亮点工程。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中国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签订“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文件,下发网上立案、深化跨域立案服务改革、在线办理保全、在线办理委托鉴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号通办、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服务等10余个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诉讼服务互联互通,统一入口融合高效。中国移动微法院于2018年2月28日上线后,目前,全国3500余家法院全部上线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并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保全平台、委托鉴定平台以及各地法院审判流程、诉费交纳等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一个公共服务入口,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查询、交费、调解、庭审、保全、委托鉴定等29项在线诉讼服务。其中,立案、联系法官、证据交换、事项申请、多方视频、调解、庭审、保全申请、委托鉴定、智能问答等核心功能做到四级法院100%全流程在线。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诉讼服务极大提升司法效能全方位便利群众。全国32家高院均已开通“我要立案”“我的案件”“跨域立案”等功能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全国各地法院连为一体。当事人到任何一家中基层法院或人民法庭,都能办理四级法院管辖案件的立案申请。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务全面展开的基础上,推广“指尖”立案,当场立、自主立、线上立、指尖立、就近立已逐步成为群众立案的新常态。

最高人民法院与三大运营商、中国邮政、公安专网等进行数据对接,及时告知当事人涉诉信息,实现直接送达、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网上流转。全国统一的人民法院送达平台于2019年9月6日上线,已建设有PC端、手机H5和小程序端。2020年,四级法院全面应用人民法院送达平台,使用诉讼活动通知查询后有四成以上案件实现成功送达。由此,以“看得见”的高效破解“送不到”的难题。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诉讼服务惠及各类当事人主体。发展至今,智慧诉讼服务不仅服务境内民众、企业。更进一步,依托中国移动微法院开发跨境诉讼网上立案系统,为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以及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登记注册的企业和组织跨境诉讼提供在线身份认证、一审民商事网上立案、委托代理视频见证等服务,并设置英语、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让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惠及境外诉讼主体。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服务支撑在线调解一站一网解纷。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在线调解平台的建设应用,为当事人提供线上一站一网的解纷服务。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中国证监会中国投资者网、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消费纠纷调解网等实现对接,并完成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平台入驻工作。

截至2020年底,已有3.29万个调解组织、16.5万名调解员入驻平台,四级法院应用率达100%。2020年,全国法院多元解纷区、在线调解室、自动繁简分流均实现100%全覆盖。2020年全年,诉前调解成功案件424万件,同比增加191%。其中,在线音视频调解案件101万件,同比增加5973.52%。诉前调解成功后,多数诉前调解案件做到自动履行,仅12.3%的案件申请出具司法确认,3%的案件出具调解书。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还指出,今后,智慧诉讼服务还需从推进前沿技术贴合应用、智慧服务深度延伸、突出服务导向与营商环境优化、重视制度规范保障、宣传引导提升美誉度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