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帖来了!核能专家解读:日本核废水为何急于排海?对中国有何影响?
2021-04-13 21:4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如核废水不排海,还有什么处理方法?此事带给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哪些启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华轩

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此决定一出,立即引起全球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切担忧。

日本为何急于向海洋排放核废水?将会对全球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产生什么影响?此事件带给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哪些启示?记者为此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蔡杰进。

与日常核废水不同,福岛核废水反应物质状态未知

羊城晚报·羊城派:核废水是什么?日常的核废水是如何处理的?

蔡杰进:核废水是指核电站等核设施产生的带有一定放射性的废水,正常核电站也存在核废水,它的产生来源于:

(1)可控泄露,即为无法收集且只能排放的泄漏,比如一些泵的机械密封、填料密封等;

(2)不可控泄漏,核电站的设备再好、保障再全也会遇到故障的时候,所以不可控泄漏会发生;

(3)比如对设备周期性的清洗,放射性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的水。

通常处理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把放射性废液变为放射性废固和可排放水,放射性废固和其他核废料一起送往填埋场处理,而可排放水国际通用处理办法是将其排入海洋,在排放前要遵循国际能源署和本国政府制定的排放标准才可以排放,使其对环境的危害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羊城晚报·羊城派:日本本次的核废水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急于排入大海?

蔡杰进:日本这次情况大不一样,与核电站正常运行产生的核废水有本质区别,其核废水主要来源于两部分:

(1)福岛核事故后,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冷却水用以冷却仍在释放衰变余热的堆芯;

(2)由于事故导致反应堆破损、不完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堆外进一步污染周边区域,而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地势的原因,很多地下水和雨水一直源源不断地往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冲刷进去,导致这些核废水的量越来越多,这是核废水的主要来源。

而关键的是,由于目前对反应物质状态未知,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所以暂时只能将其装在罐子里,这就是为什么福岛的海边排列了密密麻麻的储水罐。

目前日本急于要把核废水排到海里去的主要原因——储水罐和放置储水罐的地方开始不够用了,而核废水每天在以百吨级别的量持续增长。

核废水将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沿太平洋的国家或地区

羊城晚报·羊城派:核废水排海将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饮食安全等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中国?

蔡杰进:日本本次计划排放的,是经过一定处理的核废水,但是其明确表示仍然存在包括氚在内的多种放射性核素,必然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海洋生物不可避免地会吸收排放的废水,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经生物富集,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在食用当地水产品的人体内累积,放射性核素被人体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体内各器官或组织中去,当达到一定剂量时对人体造成辐照损伤,影响身体健康。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三条线交汇处,根据洋流走向大致分析,核废水影响的可能不仅有日本,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沿太平洋的国家或地区。

中国大陆地区沿海理论上受影响相对较小,原因是排泄点福岛处于日本东海岸,又位于日本暖流的末端,核废水会顺着洋流在北太平洋绕一圈,才会达到中国台湾地区附近,而且中国的内陆河流都在中国大陆沿岸注入水资源,强大的压差形成一道天然的水屏障,因此影响相对较小。

但是海洋是人类共同财产。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处置问题不只是日本国内问题,日方应重新审视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

全球环境治理需要一个强调责任的新秩序

羊城晚报·羊城派:如果核废水不排海,还有什么处理方法?此事件带给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哪些启示?

蔡杰进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运营公司)针对核废水进一步的处理方法曾提出五种方案:增加储罐及容量、在其他地方设置储罐、固化后进入地下、处理后排入大海、以水蒸气形式排入大气。

但是福岛厂区的储存能力已近极限,再增加储水罐难度太大,若要在异地新建储罐,估计不会有哪个地方会接纳这种“烫手山芋”。至于埋入地下,且不论成本如何,也很难保证不泄漏。而向大海或大气排放的方案都在挑战着公众的神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20年根据东京电力公司提出的方案得出结论认为,排入海洋和排入大气环境中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认为在决定是否可以倾倒废水之前,日本政府应该提供公开透明的数据,并在国际中立科学机构评估废水处理的各种措施及其潜在的风险和损害。

此次日本政府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

因此当下的全球环境治理需要一个新秩序,一个强调责任的新秩序,需要处理好国内外质疑和反对,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以达到完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