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向上吧少年》探讨亲子教育,李浩菲要“缓生娃”杜海涛表示“等不及”
2021-04-10 17:3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节目组从五个维度考察儿童“生活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向上吧少年》是由湖南卫视推出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生活力挑战节目,节目以“生活力”为切口,聚焦6-12岁青少年日常动手的“生活力”,通过不断向上的电梯连接五层有生活场景的挑战空间,试炼青少年的生活技能。4月9日,羊城晚报记者前往长沙《向上吧少年》录制现场探班,节目嘉宾傅首尔、杜海涛、李浩菲、教育专家兰海、家庭代表以及节目制作人刘蕾接受了记者采访。

李浩菲带娃表现获杜海涛好评

作为湖南卫视的新生代主持人,1999年出生的李浩菲在《向上吧少年》中负责全程陪伴儿童嘉宾参与闯关挑战。闯关过程中,每个少年在电梯里的状态是不同的,李浩菲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安抚和化解他们的小情绪,李浩菲表示“平等交流”是自己的杀手锏:“因为我自己有弟弟妹妹,我觉得跟孩子要平等交流,你不要让他觉得你是家长或者长辈,你要把自己当做他们的好朋友,他的情绪会直给你,比如我不开心及我成功了,都会表达给你。平等交流是最好的方式,让他抒发出来。”

那么生活中,李浩菲是不是个喜欢小孩子的人?她表示:“我喜欢小孩子,但是也不太喜欢!(笑)因为我们的弟弟妹妹太闹心了,我们只差5岁,他们烦人的时候特别烦人,好的时候特别好。”参与了《向上吧少年》的录制后,自己有没有获得一些新启发?李浩菲幽默表示:“就是觉得要孩子这个事儿要缓一缓!”

采访过程中,杜海涛作为李浩菲的前辈,对李浩菲在节目中的表现表示了赞赏:“李浩菲的陪伴,让每一个孩子在最轻松最自然的状态下完成他们最自由自在的表达。李浩菲一会儿充当孩子们的姐姐,一会儿充当妹妹,一会儿又是阿姨的角色。她很重要,她是孩子的缓冲剂。”

然而,在生娃态度上,杜海涛与李浩菲“缓生娃”的态度截然不同,面对羊城晚报记者提问,海涛直爽地表示:“缓什么缓?!二胎都开了,我还一个都没有(笑)。”

他表示,自己来录制《向上吧少年》也是一个学习和体验如何与儿童交流的过程:“我主持节目有十几年了,对于如何跟孩子沟通和交流,我有自己的方式。但我这次换了一个策略,我选择陪着傅首尔姐、兰海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用心感受孩子的状态。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会有很多的心得,我上次录节目的时候还说,《向上吧少年》不是在告诉我‘怎么教下一代’,而是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让我自己领会怎么跟孩子们相处。这跟只停留在嘴巴上面说的道理不同,比较,道理要靠自己懂了、自己消化了,才能和别人分享。”

夫妻存在育儿分歧?傅首尔支招

傅首尔则分享了“夫妻之间存在育儿分歧,该如何沟通”的经验。她表示:“第一,父母不要当着孩子产生矛盾,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一旦他清晰地认识到父母是有冲突的,他就会利用这种矛盾。第二,当夫妻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要先沟通,当然,最后还是要有一个人说了算,我们家基本上说了算的是我(笑)。但我也会听老刘的意见,最后达到认同。”

至于节目中“穿衣服”“包饺子”“夹黄豆”“处理同学矛盾”等充满生活气息关卡,是怎么设计的?每个关卡背后有什么样的考量,什么样的依据,想考验孩子什么样的能力?

制作人刘蕾表示,对于儿童教育领域来说,“生活力”是很新鲜的词,这是一个没有被定性的“蓝海”。因此,节目组探索式地,尝试从五个维度诠释“生活力”:“第一层是简单的动手能力,1分钟内剥鸡蛋,剥大蒜等。我们背后的想法是希望孩子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起码的认知,具备最基本的动手能力。第二层是收纳整理,生活中孩子们会接触到的一些最普通的场景,卧室、房间、客厅等。考察的是,孩子们归纳、管理、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层是认知能力,考察学习之外,孩子对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有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第四层是人打交道的社交能力,最后是孩子的想象力——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发想能力,脑洞能开多大,想象力有多大。”

【制作人问答】

刘蕾

羊城晚报:节目对于不同家庭育儿观的探讨是否有一定把控标准?

刘蕾:节目中不同的教育理念我觉得更多是一个分享。傅首尔和我们的专家可以提出他们的角度和看法,但我觉得这不是官方解释。教育专家可能站在专家的角度,会从儿童安全、健康等方面提出看法和观点。不同家庭、不同教育背景和生活状态,都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我觉得观众通过不同小朋友的表现,去主动思考的过程其实是很有趣的。

羊城晚报:青少年节目是否有新的创作方向可供发掘?

刘蕾:青少年节目一直是一个大的题材类别,青少年教育也是中国家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家庭特别重视孩子,这是非常突出的特点。节目的创作肯定是来源于生活,而一个社会的痛点或者重点内容,肯定会吸引创作者的目光,不断地尝试就会有新的演进,会出现很多新的东西。

少年们在闯关

羊城晚报:青少年节目的创作要注意哪些方面?

刘蕾:我更在乎节目能够传达什么主题和内容。我也是孩子的母亲,对于青少年节目我首先会想到的是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看,看这个节目是不是浪费时间。因为有些节目很好玩、好笑,或者很娱乐。但我会担心这类节目会给他错误的引导,让他变得浮躁。每个创作者的出发点不同,我个人创作青少年节目会考虑节目输出的主题,会不会引发收看节目家庭的共鸣,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节目组
责编 | 艾修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