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花地西湖】剪子
2021-04-09 11:16

窗花 罗时东/摄

□潘玉毅

三百六十行里有一个行当叫裁缝,也叫“成衣匠”“缝衣匠”。裁缝大多有一双巧手,惯会量体裁衣。清人顾雪亭在《土风录》里曾经这般介绍:“成衣人曰裁缝……盖本为裁剪缝缀之事,后逐以名其人。”对于一个裁缝来说,裁、剪、缝、补这几样算是基本的技能,故而有一个趁手的剪子,可以事半功倍。

旧时裁缝铺前常贴一副对联:“也须规矩从绳墨,还待春风试剪刀。”推敲句意,大抵是言裁缝的匠人之心,个中又蕴含做人的道理。

除了专业的裁缝,按照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传统,待字闺中的姑娘修习女红在以前似乎是件约定俗成的事情。纺织、缝纫、刺绣、拼布、剪花、浆染,每一样都得会一点儿,不然将来过了门有可能不招夫家待见。不过,女红手艺太好也是一件烦心事,清人李笠翁的《奈何天·忧嫁》曲云:“催妆未了,又復劝更衣,信手裁云不度肌,穿来宽窄称腰围,低徊。只恐他年,较此增肥。”信手做了一件嫁衣,大小刚刚好,可是婚期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回头人若胖了一分,这衣服是不是就穿不了了?

水无常势,云无定型,裁剪不易,故世人常用“裁云剪水”借指裁缝的高超技艺。其实,云和水真的是可以剪裁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风既是剪刀,“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前人曾用“剪将淞水,快若并州”形容剪刀之利,风入层云,仿佛剪纸一般,忽作龙腾,忽为虎跃,忽化彩凤飞去天际。

与“裁行云”一样有意思的是“剪流水”。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古人似乎对剪水双眸情有独钟。清代天才诗人黄仲则的《感旧杂诗》里就有“明灯锦幄珊珊骨,细马春山剪剪眸”之句。记得张爱玲还是哪位作家对这个句子进行过解析,说这双幽幽的眸子若被剪开来,里面定是一个沉鱼落雁的世界。

诗经六义,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比”。不只作为饰物的衣服和作为景物的云与水需要裁剪,得失寸心知的千古事——文章也需要裁剪。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长卿在那部以李太白事迹为蓝本的长篇传奇《彩毫记》的第二出戏“夫妻玩赏”中写道:“名擅雕龙,诗成倚马,请思裁云剪水。”此处的“裁云剪水”形容一个人才华出众,构思不落俗套。读者如肯细细咀嚼,自能心领神会。

当然,抛除这些字面上、引申意义上的裁和剪,闲时看燕子拖着剪刀在水面上轻掠而过,与友伴比划几下剪刀手,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