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重庆、杭州。
4月7日,两大城市在同一天内同时发布今年首批宅地集中出让计划,总起拍价近1500亿元,长沙也在4月6日发布集中出让公告。
“集中供地”的密集出台意味着行业调控收紧,土地市场的游戏规则迎来新的适应期。
而事实上,“集中供地”在业内早已为人熟知。今年2月底,一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的通知传出,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苏州、杭州等18个二线城市实施供地“两集中”。这22个重点城市今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
2月24日,青岛成了第一个公布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的城市。此后长春、天津、无锡、南京等城市陆续跟进,推出具体实施方案和出让细则。
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广州、南京、天津、无锡等多个城市公布首批集中供地内容,土地出让时间多为4-5月,届时一场“抢地大战”将在各地掀起。
“双集中”供地新规靴子落地能给市场降温吗?
近日来广州市场需求火爆,量价齐升。
今年2月份,在70城房价中,广州新房环比上涨0.9%,位居第三,在一线城市中位居第一;同比上涨6.9%,排全国第十,一线城市排第一。总的来说,广州在一线城市中房价上涨最快。
近期,广州成交量也明显走高,2020年全年一二手房成交量,均达到了上一轮高点(2017年)以来的最高峰。从新房来看,由于供应下降和局部价格管控,近几个月来新房交易量下跌,连续4个月呈现“需求大于供应”的现象,可谓是供不应求、一房难求。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3月底广州全市新房库存消化周期仅有6.4个月,热点区域天河、黄埔、南沙分别只有2.7个月、3个月、5.7个月,即便是供应量较大的增城,也只有5.8个月。
在市场热火朝天的背景下,广州打响了一线城市“集中供地”的“头炮”。
3月2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出让48宗国有建设用地计划,供地总面积约393万平方米,挂牌总价超900亿元,对比广州2020年商住用地供应量592万平方米,已占去年总供地量的66%。
“双集中”供地新规的落地能够给市场分散火力,为热门板块降温吗?
克而瑞广佛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实行“两集中”的城市多数都是热门的一二线城市,也是住房需求最为旺盛的城市,房企对上述城市的态度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所以这些城市的总体土地市场也不大可能因此降温。
“当然,由于‘两集中’改变了市场的土拍周期,未来招拍挂市场很有可能出现一个现象,即两集中供地的时候,大家的关注度都在一二线城市,而两集中之后的间歇期,大家又都把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热点的周期轮动会更明显。”肖文晓强调。
土地市场的“降温”是否能够导向楼市热的冷却呢?从已公布集中供地计划的城市来看,热点城市集中供地的时间都相对相近,多在4-5月份,而各地土地的集中出让势必在房企间掀起一场“抢地大战”,房企们也将迎来首次集中拿地大考。
“土地集中出让,光是缴纳保证金对于房企的资金安排就是不小的负担,所以房企必然会有所取舍。”肖文晓指出,在火力分散之后,高价地出现的概率就会降低,再加上各个城市还叠加了限地价、竞配建、摇号等附加的拍地规则,所以整体的土拍溢价率下降是市场的趋势,这也是政策通过“稳地价“来”稳预期”,继而实现“稳房价”的调控目标的初衷。
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称,以广州为例,集中出让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广州11区中成交量前列的增城、花都、南沙等,通过供应的补充使得刚需型和改善型的买家需求得以匹配,“只要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能够整体稳定,房价就能够稳定下来。”
22城拿地难度加大 房企如临大考?
3月广州“双集中”新政的出台让从事地产投拓行业的老李挠起了头。
在广州扎根了十余年的老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市场非常熟悉,在他看来,随着近年来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收紧,房企拿地自由度一降再降。在3月广州新政出台后,他就连忙和同事前往东莞、惠州、梅州等地,看看有没有机会“屯兵”,“现在在广州想要拿到优质地块越来越难了,只能将更多的精力放眼向周围的城市。”
集中供地除了考验房企对地块的研判准确度以外,还需要考虑竞争者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博弈的不确定性,中小房企拿到好地的可能性也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
近日,对于各地陆续出台的“集中供地”计划,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等多家房企的高层人士在其业绩发布会上都表示,对“集中供地”的调控政策非常支持,集中供地政策作为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于具备资金、管理、运营等优势的企业来说是发展契机。
中海地产董事会主席颜建国在结合集中供地等新政出台的背景下,指出房地产市场下半场竞赛刚刚开始,“分化”将是房地产下半场最重要的特征。在城市分化、房企分化、土地投资分化、管理能力分化、产品力分化综合作用之下,优质央企具备更多的机会。
“土地集中供应对行业也是好事,在增加土地供应量的同时,市场也更为透明,对于今年的供地量,大家也都有预期。”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同样表示。
保利置业董事总经理王健则表示,从趋势上看,集中供地能稳定市场预期,加大土地的供应量,并且充分披露土地市场信息,这样企业会对当地的市场有更准确的判断,对资金比较充沛、资信比较良好的上市房企是利好。
集中供地政策的出台对房企影响程度如何?在很多房企高管看来,政策还在逐步出台的过程中,具体操作、最终影响还要看具体情况,目前各家房企高管对于企业影响预判不一,但不少房企提到,未来会继续关注22城之外的城市布局机会。
试错成本大大增加房企“钱袋子”成关键
事实上,不少房企在22城集中供地新政出台之后也对拿地策略和方向进行了调整。
肖文晓表示,集中供地对于房企的考验是全方位的,拿地之前考的是选择题,考验的主要是房企对城市和土地的研判能力以及资金筹措能力,投后拿地之后考的是应用题,即如何应对之后的集中入市,保持项目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力。
一位在大型地产央企工作的投拓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从行业宏观来说,对于土地布局已覆盖了政策中22城的房企而言,虽有影响,但整体影响可控,对于中小房企影响会更大。
“集中供地使得拿地的‘试错成本’大大增加,拿地容错率降低,所以对我们的研判能力要求更高,对融资能力要求更高。”上述央企投拓人士表示,对于现金流紧张,土储有限的周转型房企来说,政策的影响较大。
对于房企来说,“两集中”新政实施之后,热点城市的招拍挂市场一年最多只有三次的拿地窗口期,这三个窗口期的竞争将是白热化的。肖文晓指出,这意味着房企在热点城市合作拿地、合作开发的现象会越来越多,而旧改、收并购等非招拍挂渠道也会成为房企吸纳土储的重要渠道,“但不管是用哪个方式,热点城市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对房企的综合实力的要求一点也不会降低。”
与此同时,在土地供应集中期能否有充足的现金流筹备“粮草”也至关重要。长江证券3月7日发布研报指出,集中供地对于房企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关键在于现金头寸、经营头寸、融资弹性、纵深布局四个关键变量。
长江证券分析师指出,有富余现金、高回款率和低费用率、不踩线的实力房企在集中供地面前显然更从容,有提高土地市场份额的潜力。此外,布局更广泛的房企可以实现充分错峰拿地进而资金链更平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