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迁、土地紧缺……珠海香洲何处借来“倚天剑”劈开突围路?
2021-04-07 10:0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珠海各区的“老大哥”近年略显疲态,正站在“十字路口”,如何突围成了热点话题


香洲突围 何去何从①


2021年4月7日羊城晚报A3版报道

编者按  

广东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珠海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作为珠海的主城区,香洲区经济总量向来独占鳌头,但近年也面临土地空间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等问题,在大湾区各地你追我赶的当下,香洲如何转型突围,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从今天起,羊城晚报推出“香洲突围 何去何从”系列报道,聚焦探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吴国颂  

“企业外迁”四个字在不久前的珠海香洲区两会上触动了香洲人的敏感神经。会上透露的一项数字敲响警钟:仅2017年至2019年,香洲区外迁企业接近1500家。

若将珠海比作一个家庭,香洲区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作为珠海市的主城区,最早的经济特区范围就是香洲,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政策红利让香洲率先发展起来。但近些年,“老大哥”却显出疲态。

2014年到2018年,香洲区的GDP总量虽然一直几乎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但增速却位于全市倒数,并且增速均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2016年至2020年,珠海香洲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是7.7%、7.5%、7%、7.1%、2.5%。

数据的变化或与珠海近年大手笔拉开城市框架有关,香洲历经多年发展也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等掣肘,但除此之外,发展思路和产业后劲等也屡屡被分析人士提及。

“珠海香洲的发展,关键还是格局问题、思路问题、方向问题。”在今年香洲区两会上,香洲如何突围成了一个热点话题。

企业外迁 三年搬走1497家

珠海市政协委员、香洲区政协主席陈静在今年珠海两会上透露,近年来珠海香洲区企业外迁情况日趋严重,香洲区2017年至2019年申请外迁企业1734家,实际迁出1497家,其中迁往兄弟区的企业数为1420家,占迁出总量的9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香洲区实际新引进企业仅464家,涉及税收仅8564万元。“从2019年开始,我区越来越多重点企业外迁倾向明显,格力房产、大唐建设等10家重点企业纷纷提出外迁申请,这些企业如迁出香洲将影响市本级和香洲区税收5.5亿元,同时还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骨干企业外迁香洲。”

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南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摄

珠海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1985年就落户香洲区,但在2020年新厂却建在了珠海西南部的金湾区红旗镇。对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金湾区的发展有目共睹,“相信(迁到红旗镇后)也是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

分析人士称,近年珠海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拉开城市框架,推进城市“南进西拓、北接东优”。该市“十四五”规划更将城市新中心放在了横琴、保税区、洪湾片区一体化区域,将交通产业中心放在了西部生态新区,引导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向西部地区布局。与此同时,作为开发最早的主城区,香洲土地资源则日益捉襟见肘,目前可开发的成规模连片土地只有三溪科创小镇这一块。

面对竞争态势,香洲区很着急。区长刘齐英在一次会议上坦率交底:香洲“面临着土地空间资源紧缺、企业梯队不合理、创新总体实力偏弱、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偏少、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不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教育、城市管理等民生支出的大幅增长,依赖‘三旧’改造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状况难以为继。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大湾区先进城市和兄弟区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说,香洲‘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再不奋起突围,很可能落入‘老城区’困境。”

当下,珠海各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这场竞赛中纷纷“亮大招”,出钱出地出政策,你追我赶,香洲还缺什么?

产业比拼 香洲有啥王牌

制造业是香洲区经济的重要支撑,2020年香洲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8%,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0.8%,低于GDP增速1.7个百分点,拉低了GDP增长0.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香洲的经济总量仍是珠海第一,但面临兄弟区的穷追猛赶,亟须寻找新的发展“金钥匙”。

先来看看各个区的迅猛势头。在今年珠海两会,各区都亮出“十四五”目标。香洲区力争“十四五”末GDP突破2500亿元;而金湾区、珠海经济开发区一体化运作后,它们“十四五”GDP的目标已瞄准了2000亿元;横琴、保税“十三五”GDP较“十二五”增长了297.6%,而到2025年,横琴及一体化区域GDP力争要达到1500-1800亿元,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5%-30%。

香洲迎宾路毗邻拱北口岸,昔日熙熙攘攘的这里如今显得安静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摄

再来看看各个区手上的“王牌”。横琴新区承担着服务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发展的使命,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有无限的前景;金湾区有航空产业、医药产业,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港口、码头,聚集一批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企业,两区联手构建五大产业集群;斗门区作为曾经的“农业大县”在城市化进程中释放了大量发展空间,如今瞄准了建设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的目标;高新区则发挥着珠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引擎、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目前正着力打造珠海产城融合滨海新城,谋划“深珠合作示范区”,最近更是积极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

客观来说,香洲区在转型升级方面也下了大工夫。上月底该区刚刚开过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提出“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命脉”;眼下香洲正谋划构建“1+2+1”产业体系,即以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高端智造、高端服务为两大支柱,以消费升级为产业基底;前年香洲还成功引进了华为人工智能中心、腾讯云启创新中心……但分析人士也指出,目前香洲具备竞争优势的仍是其拥有珠海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电器,打印及耗材产业是香洲最完整的产业链,它们也是香洲经济的重要支撑。而除此之外,似乎亮点不算太多。

香洲的发展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找到新的发力点。”香洲区政协常委、民革香洲基层委员会主委肖卫红在今年香洲区政协九届六次会议的发言中呼吁。在这个靠科技驱动生产力的时代,香洲区新的发力点在哪里?这是香洲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烈探讨的问题。

突围路径 不轻松的探寻

在去年的香洲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该区政府工作报告坦承:香洲区存在新兴产业不成规模、项目推进滞后,经济发展缺乏新增产能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不断提升等短板。而今年该区的九届人大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少数龙头企业,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不牢、后劲不足、创新实力整体不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还需提升等。

时隔一年,两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问题似乎没有太大变化。解决的路径在哪里?新的发力点找到了吗?

有政协委员建议香洲区发展总部经济与第三产业。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坦言,总部经济只有像格力电器、纳思达这样的大企业才“玩得转”,而香洲这样的龙头没几家。有学者则担心,实体经济是香洲区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雄厚的第二产业作为基础支撑,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会否如空中楼阁、难成气候?

作为国内打印行业龙头,纳思达公司是香洲区为数不多的巨头 纳思达供图

有人抱怨珠海其他区挖了香洲区“墙角”,希望市里统筹,但有专家指出,企业的迁移、资本的流动是受市场规律驱动,不流往兄弟区也有可能流往兄弟市、兄弟省,作为珠海的“老大哥”,香洲需要的不是“找爹娘”,而是可操作的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邻近的横琴,没有证券交易所,没有“银行多过米铺”的“金融形象”,但短短几年,就成为国内私募基金密集之地,金融业已是横琴的支柱产业之一。

香洲区有什么优势?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发展这些产业又有什么样的策略?上述那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坦言:“我们确实不知道。如果知道我们早就去做了,就看到的不是方向,而是行动计划了。其实发展的问题,区里已经想了很久了。”

有研究者提出,在土地受限的情况下,香洲应发展科技含量高、土地依赖率相对较低的智能制造产业。该区相关部门则考虑打造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高端打印设备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还有专家建议,香洲应以更宽视野,更主动地从整个珠海的转型升级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寻找机遇……以上种种,能否成为香洲的“倚天剑”,为香洲区劈开一条突围之路?(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