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懂得了清明,才懂得人生
2021-04-05 09:0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清明,不仅是活人的祭礼,它也是逝者与亲人的心灵沟通

文/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阅尽

清明,是缅怀先人、祭奠英烈的日子。公墓、烈士陵园,乃至网络空间,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追思之情。

退役军人事务部还开通烈士寻亲公共服务平台,为那些信息不完善,或亲人只知其牺牲,却不知葬于何处的先烈寻找亲人。活动引发广泛关注,“帮烈士回家”成为许多人的自发行动。

2021年清明,广州继续推广“信邮哀思”服务,其中有不少信件被寄往银河公墓的烈士墓前。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实习生 单宇 摄

追忆先人,祭祀亡灵,这是许多国家都有的传统。但像清明这样历史悠久,远在唐朝即成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却甚为罕见。这表明,中华民族不仅最懂感恩,也最重视自己的根在何处,来自何方。

燃香、献花、祭拜,回忆先人的点点滴滴,倾吐分别后的悠悠思念。既是不忘养育之恩,更是铭记血脉传承。

清明时节,先辈似又重回人间,与我们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过往不理解的劝诫训斥,而今却倍感亲切温馨。斯人虽去,但精神永存。

生与死并非天然对立,而是巧妙转换延续。家庭如此,整个民族也一样。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就生活于一个硕大的家园中。

正因为此,凡为国献身者,人们都深怀感恩之情。据悉,全国至少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其中,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人留下姓名。他们为国捐躯,当永垂史册。

但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让英灵回归,回到亲人身边,这是古老而神圣的仪式,也是生命的轮回交接。

家国情怀、生死相依,这是信仰,也是民族底色。祖国召唤,时刻舍生取义;报国即便身死,也有亲人接英灵回家。

清明,不仅是活人的祭礼,它也是逝者与亲人的心灵沟通。正因为此,清明,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懂得了清明,才算真正懂得人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