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发展。”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有关“社会组织”的内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同样有多处提及社会组织,足以看出国家对其的重视。
纵观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历程,广州的表现可谓亮眼,屡开风气之先,成为孕育和培养社会组织的沃土,社会组织蓬勃健康发展,多项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登记在册社会组织8095个,社区社会组织超2万个。在脱贫攻坚、特殊群体服务、社会治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营商环境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点领域中,广州社会组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背后,其实有着必然因素。
制度创新,为社会组织“松绑”
广州素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一特质在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在2010年,广东省就将广州市作为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
2012年1月1日,广州市率先在全国铺开了社会组织登记改革,明确除了4类明确须前置行政审批的情况外,社会组织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无须找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同年9月,广州试行社会组织信息化登记。到2012年底,广州社会组织全部实行网上成立、变更、注销登记。
这些举措从制度上“松绑”,大大提升了社会组织的申办效率,一大批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1年,广州市社会组织年均增幅仅在6%左右。而2012年至2017年底,广州市社会组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均匀增长率为9.7%。到2020年底,广州市社会组织突破8000个,规模和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广州也有一套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探索出符合广州实际的“广州经验”、“广州模式”。
例如,率先在全国实行年度报告、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异常名录管理等制度,年度报告全程网上一站式办理并向社会公示,异常名录动态更新,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力度不断加强。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社会组织年度报告率均达96%以上,信息公示率100%。社会组织评估方面,在全国首创常态申报、分级评审、联合评估、委托评估、关联评估、独立评估等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有效引领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广州市还出台全国首个《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地方标准,打造42个品牌社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综合能力和发展水平整体跃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另外,广州市不断完善和规范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与各业务主管部门、行业指导部门联合监管、联动执法机制以及重大问题通报、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合力,并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
这些开全国先河的“广州实践”,无一不彰显着广州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决心。
党建引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党建工作是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动力。实际上,广州是全国最早成立社会组织党委的省会城市之一。
早在2010年,广州就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工委,后更名为社会组织党委,初步搭建起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机制。
2012年,广州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社会组织管理局,将社会组织党委的工作机构实体化,并纳入行政编制,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2017年,广州市首个社会组织综合性党委——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党委成立。目前,全市各区均成立了区级社会组织党委,负责本辖区内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2018年以来,广州市社会组织党委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党建“红苗工程”和党建提升计划,着力构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红色生态链”,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
广州市还率先在全国成立社会组织党委党校、出版党建培训教材《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举办社会组织新闻发布会、成立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团,选派专(兼)职党建指导员和第一书记,“听党话、跟党走”已成为社会组织自觉行动。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从807个发展到1741个,党员服务数从7227人增加到20868人。
2020年,依托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的社会组织党建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为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组织提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常态开展党建活动和志愿服务阵地,同时为全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广州经验”。
通过党建引领,注入红色血液,广州社会组织不断迸发新活力,成为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力量:
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市478家社会组织参与捐赠资金1837万元;开通236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热线,为140余万市民群众提供疫情防控、应急和救援咨询服务。
参与脱贫攻坚,帮扶“三区三州”等省内外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2018年以来,全市共有1102个社会组织参与787个贫困村(社区)帮扶工作,开展帮扶项目2332个,投入帮扶资金5.87亿元,惠及群众近140万人。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共有158家社会组织牵头开展帮扶项目259个,投入资金7400多万元,重点帮扶困境儿童、特困老人等困难群体。
加大培育,社会组织走得更稳
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依靠更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更成熟的职业体系,只有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培育的扶持力度,才能让社会组织走得更稳、更远。
在社会组织培育方面,广州市的投入之大,可谓不计成本。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共投入超过1.7亿元资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其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共治的公益创投“广州模式”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品牌。自2014年以来,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连续举办七届,累积资助项目935个,投入福彩公益金逾1.4亿元。
广州市还建成了45个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形成市、区、镇(街)三级培育基地网络,推动市、区、镇(街)社会组织联合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全覆盖,培育孵化22422个社区社会组织。
制定出台全国首份规范性文件《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减轻租金负担、“五险一金”负担、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支持、稳岗支持、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等方面提出“暖社12条”举措,为社会组织减负1.4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非常重视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和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开发“菁英计划”“成长计划”“同行计划”“红苗计划”“卓越计划”等品牌培训项目,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常态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共开设各类培训近350场次,累计培训近2.5万人次。
如今,迈进“十四五”新征程,广州社会组织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向前。
日前,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印发了《广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有条件的区、街道(镇)通过设立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或社区基金,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资金扶持。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主体,该办法将催生更多社区社会组织的萌芽,同时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正如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福军所言,广州社会组织新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法规政策更加完善;发展活力更加凸显,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党建工作更加有力,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形成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和国际大都市建设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不断开拓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这份愿景并不遥远,正逐渐照亮现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郭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