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移植专家观摩中国“无缺血”器官移植,感叹“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2021-03-18 18:1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后的存活率以及移植器官的功能,让患者有更大的收益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3月17日,德国移植协会前任主席、世界肝胆胰外科、肝肾胰腺移植领域顶级专家Bjoern Nashan教授专程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观摩一例“无缺血”肝脏移植手术。他在观摩后接受采访时感叹,“中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并表示这一技术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Bjoern Nashan教授(左一)观摩无缺血肝移植手术

“无缺血”器官移植优势明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团队2017年7月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手术,2018年4月又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已日趋成熟,无缺血器官移植术也被国内和国际器官移植界评价为实现了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理想移植。

“无缺血”器官移植和传统器官移植相比有哪些优势?据介绍,由于目前我国公民器官捐献都是身后捐献,供体器官的质量其实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约30%,加上传统器官移植手术中,器官获取时血流中断、器官冷保存和移植后再灌注等环节会加剧这些损伤,因此患者有术后并发症和后续免疫反应等风险。

何晓顺教授介绍,“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难题,器官从供体中取出后,通过器官维护技术,器官离体后仍能继续得到供血、供氧,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它的功能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将大大提高器官移植后的存活率以及移植器官的功能,让患者有更大的收益。

截至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完成84例“无缺血”肝移植。

据介绍,就在1周前,何晓顺教授带领团队刚刚完成了一项“无缺血”肝移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34例“无缺血”肝移植对照34例传统肝移植,初步结果显示,“无缺血”肝移植技术相比于传统肝脏移植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了75%,术后患者能迅速康复;同时显著降低了肝移植手术风险,保护了受者的心、肺、肾等功能,减少了危及生命的“复流后综合征”的发生,术后一年生存率提高了10%。

中国首创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无缺血”肝移植正在进行中

3月17日进行的这例“无缺血”肝移植的患者是位年仅35岁的男性,因为患有乙肝而出现了严重肝硬化,肝脏功能已无法代偿,就在去年曾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如果不尽快进行肝脏移植,他随时有再次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整个手术用时不到4小时,手术非常顺利,患者也正在快速康复中。

何晓顺教授介绍,“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即将在上海仁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8个医疗机构的器官移植中心推广。

据了解,由中国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也受到国际器官移植界的认可和关注。欧洲和美国的知名器官移植专家已在去年分别来到中山一院参观“无缺血”器官移植手术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专家们手术后接受采访

此次Bjoern Nashan教授的来访,对“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推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他在观摩后接受采访时说,器官移植手术中由于缺血造成的损伤一直是难以破解的难题,观摩了这台“无缺血”肝移植手术后,他感到很震惊,中国真的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Bjoern Nashan教授希望未来能与中国合作,将这项技术推广到其他国家。他介绍,欧美国家器官捐献者普遍年龄大,有多种基础疾病,器官在移植前功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能最大程度保护移植器官的功能,因此这项技术对欧美国家的器官移植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据何晓顺教授透露,他们有望在不久后进行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和其他脏器相比,心脏每时每刻都要发挥功能,移植过去后没有慢慢恢复的机会,“无缺血”移植技术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会使心脏移植患者的受益更大。(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