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李冰娜 通讯员 王慧
一张正方形的纸,不剪、不裁,在他的手里却能变幻出万千世界。这精湛的技艺背后,是不辞辛劳、刻苦钻研,是受到质疑后仍然不忘初心,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他,就是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刘江辉。
折纸13年创作8000多件作品
刘江辉的童年世界是由折纸搭建起来的。小学一年级,刘江辉的父亲带他逛图书馆,他停留在手工书籍前不愿离开,在亲自动手制作出第一个手工作品后便迷上了这门艺术。
“别人家的小朋友忙着玩游戏、看动画片时,我抱着三部《折纸宝典》爱不释手。”刘江辉说。
从2008年至今,刘江辉创作的折纸作品已达8000多件。麒麟、龙神、巴哈姆特、精灵、宝马……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专业的器材,凭着兴趣和爱好,他以折纸为伴走过了13年的时光。后来,他将折纸作品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收获了多位日本折纸大师的点赞。
折纸要经过打线、聚合、整形三个步骤,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在操作上却极为复杂。它要求创作者具有非凡的耐心和恒心,不骄不躁。
龙神,被折纸爱好者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它需要先将纸张分成96等份,再挨个折出1400块鳞片,最后经过聚合和整形呈现出最终的作品。
为了折制龙神,刘江辉在高二暑假平均每天投入6个多小时,最终持续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创作完成。其中龙神身上的1400块鳞片就花费了10天时间。尽管折纸耗时又耗精力,但刘江辉乐在其中。
坚持传承非遗手艺 纸上折出精彩人生
在坚持爱好这条道路上,刘江辉当然也受到过质疑。“初中时,爸妈怕折纸耽误了我的学业,曾一度反对我折纸。”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能背着父母偷偷地学。
但这一路上也不乏支持的声音:初中英语老师的肯定,高中校长、班主任以及老师们的支持,画室校长的鼓励,甚至只是停留在他的作品前驻足欣赏的陌生人,都给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折纸对我来说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刘江辉说。
他相信从小的折纸经历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素养。
刘江辉表示,“如果我打算折制一只动物,那就会先去了解医学解剖,观察外形特征,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此外,折纸也于无形之中塑造了他的性格——稳重、细致、善于观察。
他认为“孤独是创作的动力”,因此他也乐于享受孤独,倾听内心的声音。
进入大学,刘江辉的专业是环境设计,他认为折纸这一爱好同样能帮助自己在专业上的学习。
“折纸是一门整体的艺术,容错性非常地低,倘若前期制作不工整精细,务必会影响后期的处理和作品美观。一个好的折纸作品,每一步都得做到满分,每一条边、每一个角,都需要精准对齐。”因此,折纸培养的精准意识让他在专业学习上也保持着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折纸13年,刘江辉渐渐觉得应该让更多人感受到折纸的魅力,他也在班级和学院积极分享折纸这门艺术,传授折纸的经验和体会。
未来,刘江辉想将折纸这一中国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在设计与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