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短信称手机银行过期?小心别被“套路”了!
2021-03-16 17:0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或为窃取银行账户信息等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3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防范短信钓鱼诈骗的风险提示》称,近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群发短信,假冒多家银行名义发送服务信息,声称客户手机银行、银行卡、身份证等过期或失效,诱导客户点击短信中网站链接访问虚假手机银行系统。

而客户一旦受骗提供银行卡号或手机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不法分子将迅速冒用客户身份进行转账,盗取银行卡内资金,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多地已有消费者遭遇了类似的短信钓鱼诈骗。据深圳市公安局发布,深圳市民陈先生于今年2月收到短信,内容显示其手机银行将于2月18日后失效,并要求其登陆某网址进行验证,短信结尾标注了“广东农商”字样。陈先生点击上述网址,按照指引输入了电话号码、手机银行登陆密码以及手机验证码。一番操作之后,陈先生登陆自己的手机银行,发现账户里的48500元不翼而飞,随即报警。

与陈先生比起来,河北承德的林女士则相对幸运。在收到提醒手机银行过期的短信后,她打开网站按照指示操作,但手机安全软件提醒该链接为假冒的银行网站,她立刻停止了操作。

记者发现,2月22日,广东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广东公安”也发微博称,多地出现不法分子冒充“广东农村信用社(广东农信、广东农商)”向客户发送短信的新型诈骗手法,以手机app失效、手机银行失效、农村信用社手机预留信息已过期等为由诱骗客户点击含有木马病毒的钓鱼链接。用户一旦点击链接并填写个人信息,账户资金将被窃取。

银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表示,此次短信钓鱼诈骗在全国范围密集爆发,攻击目标和行为特征相对一致,受骗对象多为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对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登录操作不熟悉的人群。此类诈骗一般是有组织的专业诈骗,目的主要是窃取消费者银行账户敏感信息或盗取账户资金。

对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对不明短信、不明网站链接和页面、不明手机APP提高警惕,尤其是在被要求提供个人银行账户敏感信息时,要多看多思,防范被诈骗风险。

一看短信是否真实。诈骗短信假冒银行名义会降低消费者警惕性。消费者在收到署名为银行发送的信息时,要注意辨别真假,尤其不能盲目相信异常号码发送的短信。消费者若不确定短信是否真实,可以到银行营业网点或向其官方客服咨询。

二看网站链接和页面是否为官方渠道。诈骗短信提供的网页链接可能是假冒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网页的钓鱼链接,也可能是病毒木马,不应轻易点击和操作。建议广大消费者登录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时从银行官方手机APP或网站等正规渠道进入,尽量不要点击第三方提供的网站链接操作,以免被不法分子诱骗。

三看对方索要信息是否为个人重要敏感信息。消费者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付款码等均为个人重要且敏感信息,当有第三方要求提供或输入上述信息时,需提高警惕。不轻易提供重要敏感信息给他人,不点击来路不明的网站链接,不随意在除银行官方渠道之外的网页填写重要敏感信息。如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请立即联系银行冻结银行账户,保存证据,及时报警。(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网页截图
责编 | 张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