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教育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高频词。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到了教育问题。比如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一段4分多钟的答问中,贡献了不少金句,如“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得未来的大考”。
这无疑直击问题要害,说出了社会各界的心声。但恕我直言,唐校长的苦心孤诣、金玉良言,于化解家长的现实焦虑,化解学校的分数压力,其效当甚微。
我们并没有对唐校长不敬之意。但从本质上说,他不过是说了一番人人都懂的道理。正因为人人皆知,反而往往任由它蒙尘。家长们也许会在那么一瞬间有醍醐灌顶的触电感,但是一回到一点一滴的日常,分数焦虑依然如浪如潮。
叶倩文有一首老歌,叫《曾经心痛》,“这些道理我懂,可是真正面对,叫我如何放得下”,叶老师唱得缠绵悱恻,余哀袅袅。如果让家长们来唱一下这句歌词,当是满满的无奈。面对孩子们的近视眼、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感,《曾经心痛》这样的歌名倒是不用改了。
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习没有捷径,学习的负担是绝对存在的,这话我也很赞同。那么怎么让这个负担相对合理?“这要全社会,包括老师、家庭和孩子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负担过了头,社会各方都觉得很辛苦,那就说明我们可能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
马校长同样没有对“结构性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依着平日里与家长群体的交流与观察,我以为,要是我们的社会,真正进步到不再有食分九等衣分五色的阶层潜规则,要是进步到蓝领白领在社会地位、收入福利上相差不大,那大概才是教育焦虑真正解决之时。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