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灿
实习生 刘锦鹏
治国有常,立民为本。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稳发展、农民稳增收成为热词。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再次发出了职教建设的动员令。
如何用小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大战略?在广东,职业教育不仅推进产教融合,更是发力培养了一批“新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广东职业院校承担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职业学院开设“农民班”“村官班”等课程,职业教育提高了农民素质,让农民转换发展思路,回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办场和开园,发力助推振兴乡村,让农村开新道,焕新颜。
茶产业链全覆盖,毕业生短短几年当上厂长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被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今,学校和企业联手教学已不是新鲜事,当下,又该如何理解“职业教育适应性”?
在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科贸职院”)党委书记耿静超看来,职业一定要有适应性,根据岗位来培养人才,“理论够用,关键技能一定要到位。”耿静超表示,毕了业就能上岗,这是企业所期盼和需求的,因此产教融合势在必行。
职校对茶产业的人才培养就是对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写照。近十几年来,茶产业发展迅猛,但伴随而来的,是行业对人才的渴求。科贸职院开设有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学校每年为茶产业提供几百名毕业生,几乎覆盖了整条茶产业链。“有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推广),我们的毕业生覆盖行业的全链条。毕业后短短几年时间,现在已经有十几个毕业生当上了茶厂厂长。”耿静超说。
林佳铭2014年进入科贸职院,就读茶叶鉴评与营销专业,毕业后在伍锡岳等教授的建议之下,与父亲林炜一起在潮州创办了“炜业茶园”,并一直坚持“有机”的发展理念。在学院老师的帮助下,茶园甚至自建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避免采茶工洗衣产生的生活污水影响茶园生态,“他们把‘有机’做到了极致,这也是在学校思路基础上的创新。”林佳铭的老师马力说。
职校的专业培养让林佳铭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在产品营销方面,结合“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市场+基地”等多种模式,茶园形成了品牌专卖、连锁营销、代理营销、代理出口、商超酒店等多种渠道。
“老师强调过种植资源保护对产业发展很重要,我一直记在脑海里。”林佳铭说,为了保护上世纪50年代东凤镇博士村村民建立的老单丛茶种质资源圃,在科贸学院的支持下,他们为每一颗种子都编了“身份证号”,单丛茶优秀的种质资源47种8576棵得以完好保存。
现如今,茶园的生意越做越好。2019年,茶园产量2万斤,销售额3000万元;2020年,茶园产量5万斤,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
职教培训转观念,返乡做新时代“新农民”
在深圳工作和生活了10年的黄礼康,2020年回到家乡河源龙川县。在老家,父亲的养猪场里只有120多头猪,没过几天,还死了十几头。看到年迈的父亲如此艰难,黄礼康毅然决定回乡帮父亲办猪场。
“我以前对养猪很反感。一说养猪,总觉得是很落后的东西。” 黄礼康说,看到父亲养猪场里没空调的铁皮房、漏水的天花板、下雨就和泥的土路,黄礼康觉得自己应该把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模式等引进来。2020年8月,科贸职院举办了“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听到消息,黄礼康抢着去,成了第一个报名成功的学员。
去年9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为脱贫致富提供持续动力。在黄礼康看来,“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提供了很大的平台,让他结交到更多同行——人脉和资源对于刚入“农行”的他来说是法宝。
几天的培训课程中,让黄礼康深受触动的是“能力拓展模块”。“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只能靠书本的话,创业失败的概率是很大的。”黄礼康说,培训课程不仅是讲理论,更是结合了实地考察的环节。在清远的红茶基地,黄礼康眼看着一望无际的茶园,整个人都“惊呆”了,“那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我真是震撼,让我感觉农业也可以做得很有规模。”黄礼康说。
回到父亲的养猪场,黄礼康花了几十万元让整个猪场面貌“焕然一新”——场子门口的水泥路打了几公里,人工投喂饲料智能化改造为自动送料设备,电话线、宽带、WiFi、监控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全部配备完毕……原来场子里的100多头猪,变成了如今的4231头。实现这个跨越,黄礼康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自己的日子过好了,黄礼康也没忘了父老乡亲。“我们提供了很多岗位给本地农民,工资一个月4000-5000元,这在农村是少有的。”黄礼康说,未来还想转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帮助家乡落后的面貌进行改造升级。(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