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给广东各界带来重要启示
2021-03-08 08:0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立足本职促高质量发展,用科技创新谋民生福祉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7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广东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总书记的讲话也为广东“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重要启示——

在京代表委员

打造“海上三峡”,助力绿色发展

“总书记强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句话给我触动很大。”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说。

青海和广东,都是张传卫非常熟悉的地方。近10年来,他通过打造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在青海建设“高原三峡”;在粤西地区探索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打造“海上三峡”,积极参与推动两地的绿色发展。

他认为,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对广东未来发展以及“双区”驱动战略都有很大指导意义。广东要绿色发展,根本还是要实现能源的绿色化、低碳化。绿色湾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湾区的突出标志。

广东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张传卫认为,海洋能源和海洋风电是一个突破方向。“作为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新能源领军企业,我们企业按照广东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承担海上风电及海洋能源重大装备研究制造、海洋经济融合开发建设的任务。”他表示,未来将结合广东海洋经济优势和资源,加快建设世界级海上风电高端装备产业基地,要用打造“海上三峡”来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加速构建海上能源带和陆上产业带,实现多层次多行业数十万人就业,成为广东绿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总书记的讲话,让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总经理黄细花想起了她在西藏对口帮扶的经历。

广东对口支援西藏建设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就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老百姓致富。“小镇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了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品质,帮助当地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地改进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黄细花说。

她认为,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同时,也能带动群众就地勤劳致富,解决留守村、空心村问题。”

她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力度推动、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镇,带动村民致富,带动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提升。此外,还要培养一批乡村旅游人才;发动网络的力量宣传乡村美景,让更多人到乡村去,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让群众“获得感”更强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备受鼓舞,深受启发。”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说,“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也是我此次在全国两会提出关于推动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案的初衷。”

他认为,加强干细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干细胞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项目备案,推进干细胞在重大难治性疾病、罕见病等领域应用,进一步推动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我将勇担责任,率领科研团队,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干细胞核心技术及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陈海佳说。

“总书记的讲话,我深有体会。”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说。近年来,刘伟见证了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方面发挥的作用。他认为,新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日益增长,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他表示,将继续带领企业,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创新创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融入社会、惠及民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成为人民生活“获得感”的重要源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孙晶 沈婷婷)

在粤一线工作者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7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他的讲话不但在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也引起了广东企业和生态环境工作者的深思。

污染防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行不悖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曾凡棠告诉记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他愈发深信——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案例活生生发生在我们身边,更加坚定了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了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

曾凡棠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广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重要启示。一是准确把握新的发展阶段,充分认识到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生态补偿等政策,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二是坚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认清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突出短板,坚持“三个治污”,坚持系统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坚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练江、茅洲河等重污染河流治理,东江等水生态环境保护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缓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不可替代作用

“作为一名从事环境科学和环境教育的高校教师,在学习总书记讲话后,更加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仅是经济、地域、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还是系统性的总要求,是系统观和总体观的战略部署。”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常向阳指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无论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方面的生态危机,还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危机,只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实现社会全面转型,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向阳认为,以往传统学科支撑了环境学科的发展,未来要思考如何将生态、环境要素渗透到传统学科的主流知识体系中,从后者的基础理论层面考虑,以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应有之义。相对于环境领域的专业教育,面向非环境领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等教育的“源头治理”。“对于生态文明事业而言,培养数量众多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生,远比培养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环境专业学生更具价值且长效。”常向阳说道。

立足创新精准定位,做好本业做强做透

“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长期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们备受鼓舞。”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告诉记者,“高质量”落脚在“质量”,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把最好的产品交付到市场,实现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从供给端来说,企业要从源头处抓创新、抓研发,彰显自身产品的优势。从需求端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为用户“量身制造”,要精准定位,满足市场需求。

“广东的企业要立足于创新,做好本业,做强做透。”丘育华建议,要想突破工业上的卡脖子技术,可以成立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同组成的研发平台,引入更多科研人才,共同来解决各个行业中的基础科研问题,赋能各行各业。(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林曦 陈泽云 孙晶)

【专家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全方位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建设重大产业平台

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广东是经济强省,2020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总量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高质量发展势头明显。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多措并举推进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广东要对优势产业集群进行梳理,在继续加强巩固优势型支柱产业集群的同时,也要创新发展新兴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也要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当下,广东正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以“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为引领,带动广东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林江表示,创新驱动将成为广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广东要抓住数字化经济,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起自主产业链,从而带动一个地方的产业集群或产业链形成,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曦 陈泽云 孙晶)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