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李妹妍
“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足足增加了1岁。3月5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再提高1岁,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目标!
可别小看这1岁,这背后,不仅仅是人民至上的健康福祉,还是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是摆在健康中国建设面前的重任。
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不仅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一阶段,制约人均预期寿命的因素,早已不再是吃饱穿暖等基本物质需求,而是健康质量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身体健康是长寿的前提和基础,获得感、幸福感都离不开身体健康;对于国家而言,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让中国人不仅拥有越来越健康的身体,更积淀了越来越厚重的健康自信。
来看这么一组数据:2015年到2019年,中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健康扶贫方面,累计分类救治贫困患者1900多万人……这些数据铿锵有力地显示:推进建设健康中国,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步子稳打稳扎。
当前,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更加有力举措,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夯实增进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
但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囿于卫生健康部门,必须着眼“大健康”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各归其位、各担其责、共同发力。
人人行动一小步,健康中国一大步。无论是合理膳食、运动健身,还是重大疾病防治、医疗服务改善,都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只有人人参与,健康中国才能真正由愿景变为现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