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听,96岁高龄的旅美著名作家王鼎钧在越洋分享:对中国字的热爱是我写作的源泉
2021-03-05 13: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今天如果有人说他要做作家,我不会问他有没有天赋,我会问他是不是深深爱上了中国的文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

王鼎钧越洋分享文学与写作经验

3月4日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线上举行了“月是故乡明——王鼎钧《春秋花果》新书分享会”,96岁高龄、远在美国的王鼎钧先生通过线上音频的方式,讲述了他独特的文学生涯和珍贵的人生经验。

被人们尊称为“鼎公”的王鼎钧先生,是现今仍在稳定创作文学作品的最高寿作家之一。他的在线应答,也条理清晰而表达流畅,令人称叹。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从他既有的作品中精选集结而成。该书精选王鼎钧散文、杂文、小品等二十八篇,分为三辑,第一辑直指本心,第二辑直指地心,第三辑直指文心,包括《竞争五帖》《疏压四帖》《我们还得思考》等篇章。(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也说出来了。”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的王鼎钧51岁移居美国,如今已96岁高龄。其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出版著作近四十种,以散文见称,是“五四”以后,承继现代散文革新的重要作家之一。

谈写作:天下万事万物都可作为引子

王鼎钧说,自己一生受到两个人的影响最大。幼年受沈从文作品影响,立志写作;后来受夏丏尊影响,立志帮助文学青年。其散文集《人生四书》和《作文四书》,是伴随一代台湾人成长的经典。

“我学习写作的过程跟别人不大一样,我的第一本书是谈论写作方法的,我得到的第一个奖是文学评论奖。”王鼎钧回忆称,在他还是一个文艺小青年的时候就喜欢写作,但不知道怎么写,当时缺少讲写作方法的书,学校里也没有一门讲写作方法的课。

写作到底有没有方法?在王鼎钧看来,作家写作是在共同的基础上建立个人特色,而如何建立共同的基础是有方法可循的。“西方谈写作方法有严格的定义,该归纳的时候归纳,该演绎的地方演绎,尤其是分析的时候,好像手里有一把外科医生的解剖刀,但‘这把刀’用在中国的古典名著上总是觉得隔了一层。”

王鼎钧一边写作一边积累相关的心得,在写作过程中融合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方法,“天下万事万物,风花雪月,鸡毛蒜皮,琴棋书画,吃喝玩乐都可以作为引子来谈文学。”

他撰写的、由《文路》《讲理》《作文七巧》及《作文十九问》构成的《作文四书》,成为诸多文艺青年写作道路上的“必备教材”之一。

读者“兰苑珣美”从王鼎钧谈写作技法的书中收获颇丰,她说:“鼎公的《作文十九问》给我和我女儿的写作学习带来很多帮助。我是19岁那年开始读鼎公的散文,然后在女儿十一岁的时候,就把鼎公关于作文的书推荐给女儿,真的受益良多。”

谈文学:我最喜欢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

王鼎钧一生勤勉,著述颇丰。作为羊城晚报的常驻作家,不时有佳作美文见诸本报。今年2月16日还在羊城晚报上发表了作品《雪》,谈论学生开学该如何写好“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这个题目最重要的字是‘雪’,为了这个字,你要动员你的作文能力。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议论……现在我劝你写‘雪’要‘描写’。”

他说,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文学好比一座金矿,天才是矿苗,努力是开采。“明朝末年的张岱家境富裕,很享受生活,他个人也很有文学天分,但是没有好的作品,因为他不用努力。明朝灭亡后,一穷二白的张岱开始努力,他的文学天赋充分发挥出来,晚明小品就产生了。”

1992年至2009年,客居纽约多年的鼎公写下了《回忆录四部曲》,出版后在台湾引发轰动。他说自己用“等了一辈子的自由”来写这部书,而读者说这书写尽了二十世纪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和生死流转。

然而,在回望自己的创作生涯时,王鼎钧称他最喜欢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

“今天如果有人说他要做作家,我不会问他有没有天赋,我会问他是不是深深爱上了中国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热爱是王鼎钧写作的源泉。在他看来,写作可能为名,可能为利,也可能为了出口气,但都不长久,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方能维持下去。

“中国文字是那么可爱,字形可爱、字音可爱、字义可爱,写作不过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中国字号称方块字,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字靠着字、字连着字、字叠着字,每一个字是一个精灵,是一道符咒,排列组合的变化无穷无尽,让你上瘾、让你成癖,让你‘贪得无厌’,你把心一横:我就这样了此一生了吧。如此这般,做成一个贯彻始终的作家。”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