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3月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年广州海关围绕“提效降费”,深入开展监管改革,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大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12月,广州海关进口、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2.53小时、0.87小时,较2019年分别压缩50.73%和62.82%,居全国直属海关前列。
广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唐庆林在会上透露,近期,广州市已制定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27项措施,将从全面深化改革,从提效率、减单证、优流程、降成本、智慧监管、提高企业获得感等六方面入手,推动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上新台阶。
一是创新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服务水平。广州海关简化进出口环节随附单证,企业申报进口汽车零部件等普通商品,仅需要提交1份随附单证;出口机电等普通商品,不需要提交任何随附单证。同时,开展与境外检验检疫证书联网核查、推动监管证件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口受理。优化重点商品检验监管流程,压缩抽检货物实验室检测时间,推广应用归类、原产地、价格预裁定制度,继续推进税收征管方式改革,持续巩固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成效。实施“货主可不到场”查验,通过“互联网+查验交互”,实施收发货人可免于到场查验新措施。
二是优化通关流程,企业办事更便捷。广州海关开展“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将属地查检业务后置到口岸放行后办理,最大程度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开展远程监管,应用5G技术,对出口申报前、进口口岸放行后属地检查业务,探索开展移动远程监管,有效缩短检查时间。创新推出政务服务“通办”模式,关区广州、佛山、韶关、河源、肇庆、清远、云浮等地区企业,可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选择广州海关任意隶属海关单位业务窗口办理政务业务,实现关区一体化办理,受到进出口企业好评。
与此同时,广州海关创新“湾区一港通”通关模式,以南沙港区为枢纽港,与珠江流域各港澳码头实现功能互补、优势叠加,通过水路运输实现港口间货物运输货物流转,促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实现全天候智能通关。应用AR(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全面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快速准确识别通关监管风险并精准锁定,叠加“机器助人”智能监管,推动实现货物、邮快件、跨境电商、中途监管、旅检24小时智能通关,低风险货物、物品、人员、运输工具自动快速放行。支持港航物流单证无纸化应用,对接港口“智能理货”,实行“提前申报”,实现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货物在港口“零停留”。开展原产地证书、检验检疫官方证书“智能审核”,原产地证书出证时间将从2个工作日提升至“秒签”。推行“不见面办理”办理,优化“互联网+海关”政务服务,通过“单一窗口”“线上海关”“粤商通”“粤省事”等平台,推进“全程网办”,为企业提供“不见面”办理平台。
四是聚焦企业问题困难,提高企业获得感。为确保广大进出口企业用足用好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广州海关将组织广泛的企业调研,收集、协调解决企业“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通过互联网、业务现场等渠道公开海关通关、业务办理流程、环节及所需单证。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广泛开展企业政策宣讲,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挥海关AEO协调员作用,及时解决企业通关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加强与口岸联系配合,帮助企业加快进出口货物一体化通关。
“上述措施有部分是之前实施开展的,现在正继续推进深化。”唐庆林强调,其中,智慧海关部分项目从2019年规划建设,被国务院确定全国15个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之一。(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